天仙饮
【异名】 天仙藤散(《本草纲目》卷十八)。
【处方来源】 《仁斋直指方》卷十八。
【药物组成】 天仙藤、白术、羌活、白芷梢各三钱,片子姜黄六钱,半夏(制)五钱。
【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姜五片,水煎,日二服。仍间服千金五套丸。
【功效】 散寒除湿,化痰通经。
【主治】 治寒湿痰饮流注所致的两臂流注走痛,似觉酸冷,爬搔不着难忍。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臂痛为寒湿痰饮流注经络所致,当以去除寒湿痰饮为首务。方中天仙藤苦燥温通,能祛湿疏经,流气活血,宣通经络,导达郁滞,对寒湿或痰湿所致的肢节疼痛较为适宜,以为君药。臣以羌活祛风散寒,半夏燥湿化痰,增强君药散寒除湿,化痰通经的功效。白术健脾燥湿,治内湿以消除生痰之源;片子姜黄、白芷既外散风寒湿邪,内行气血瘀滞,温经通络。三味共为佐使药。姜黄尤长于行肢臂而止痹痛,既有治疗之功,兼有引经之用。诸药合用,生姜为引,并杀半夏之毒,共奏散寒除湿,化痰通经之功。
【制方特点】 本方用药之妙在于选用天仙藤为君药,该品有祛湿、理气、活血等多种功效,对痹证治疗尤为适宜。但本品有小毒,不宜大剂量和长时间服用。
【用方要点】 临证时以两臂流注走痛,似觉酸冷,爬搔不着难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为用方要点。
天仙藤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或北马兜铃的干燥地上部分,含有马兜铃酸,为有毒之品,临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并密切观察,以免出现毒性损害。
如寒邪偏甚者,可加麻黄、桂枝以散寒;湿邪偏甚者,酌加苍术、防风以胜湿;兼有瘀血者,宜加红花、川芎以活血通络。
【临证举例】 张某,男,40岁,司机。1967年秋末,右肩臑酸痛,外旋或上举则痛剧,曾经中西医治疗数月,疗效不著。经检查后,发现右肩胛有杏核大小的痰核一枚,凸出皮肤约置1cm,皮色不红,微有压痛,已有年余,肩臑酸困稍感冷感,臂困手麻,肩部不能高举,只可平肩,外展及后旋时肩部刺痛,有碍工作。素体肥胖,便稀,舌苔薄白滑腻。证属寒湿痰注肩臑痛证。治以温燥寒湿,兼豁痰通痹而调营卫,方用天仙藤散加减;天仙藤12g,片姜黄12g,制半夏12g,白术12g,羌活9g,白芷9g,防风9g。煎服四剂。
复诊,酸减痛失,痰核如旧:原方继服20余帖,痛酸症消,痰核渐次减小,肩臑活动正常。(据《临证录》摘编,引自《痹病论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