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散

消风散

【处方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异名】 人参消风散(《卫生宝鉴》卷九)。

【药物组成】 荆芥穗、甘草(炒)、川芎、羌活、僵蚕(炒)、防风(去节)、茯苓(去皮,用白底)、蝉蜕(去土,微炒)、藿香叶(去根)、人参(去芦)各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熟)、陈皮(去瓤,洗,焙)各五钱。

【用法用量】 为细末,每服三钱,茶水调下。

【功效】 祛风除湿。

【主治】 ①风邪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眩晕耳鸣,鼻塞多嚏;②皮肤顽麻、瘙痒隐疹等症。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证候为风湿外侵,内湿中阻所致。方中羌活、防风、荆芥之辛温发散,以去肌腠项背之风寒湿邪。僵蚕、蝉蜕之轻扬,以去皮肤肌表之风。藿香芳香化湿,厚朴行气燥湿,陈皮健脾燥湿,诸药芳香行气祛湿,使外湿无深入之内应。人参、茯苓、甘草以补益脾土,益气以实卫,祛邪外出,使在表之风邪无留壅也;健脾以化湿,使内湿无滋生之由。川芎活血行气,血行风自灭,气顺湿亦去。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之功。

本方有祛风除湿之功,故而对风湿之邪所引起的皮肤顽麻、瘙痒等症也可治疗。

【制方特点】 本方能通治外湿、内湿,治外湿,用羌、防等之风散:治内湿又有芳香化湿、健脾燥湿、利水胜湿等不同。

【用方要点】 本方为风湿之邪留滞所致,临证时当以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等为用方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