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处方来源】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 甘草(炙)二两,白术二两,附子(炮,去皮)二枚,桂枝(去皮)四两。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功效】 温经散寒,除湿通痹。

【主治】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证候乃风寒湿侵入经络、关节,痹阻气血,经脉不利所致。方中附子温经散寒,逐湿通经,蠲痹止痛。白术健脾祛湿,与附子合用为温散寒湿之要药,即张元素所谓“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桂枝能横行肢臂,温经通脉,散寒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并能解附子毒。四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除湿通痹之功。

【制方特点】 附子与白术配伍,为除寒湿之圣药;附子与甘草配伍,既能制毒,又能缓解其发散之力。这些都是后世用附子常用的配伍方法。

【用方要点】 临证时以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等为用方要点。如风盛者,加防风、天麻;寒甚者,加麻黄、羌活;湿盛者,加苍术、薏苡仁等。

【临证举例】 甘草附子汤治疗痹症107例。甘草附子汤:附子10g,白术10g,桂枝20g,甘草10g。随症加减:若风盛加黄芪20g,当归20g,防风15g。湿盛加薏苡仁25g,茯苓15g。寒盛加重附子用量至20g,肉桂10g。气血亏虚加党参20g,当归20g,黄芪30g。肝肾不足加川续断20g,桑寄生15g,狗脊15g。上肢痛重者加羌活10g,白芷15g。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15g,三七5g,乳香10g,没药10g。每日1剂,日服3次,10剂1个疗程,3个疗程为一阶段。治愈:95例;显效:7例;无效:5例(中断服药)。总有效率95%,治愈率89%。

按:《黄帝内经》对痹证有精辟的论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者,痛也。痹阻不通,不通则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乃是正气不足,复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不通则痛。久痹不己,甚至可以累及筋骨、脏腑。甘草附子汤中白术、附子顾里胜寒湿,桂枝、甘草顾表胜风。以甘草冠名,意在缓行,风湿同驱。若驱之太急,风去而湿尤存,后患不除。故临床应用时应细细体味,潜心应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