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荣调中汤

滋荣调中汤

【处方来源】 《万病回春》卷五。

【药物组成】 陈皮(盐水洗,去白)八分,白茯苓(去皮)、白术(去芦)各一钱,半夏、白芍、酒芩、酒、柏牛膝(酒洗,去芦)各七分,木瓜(盐水炒)七分,当归(酒洗)一钱,川芎(盐汤浸)五分,羌活六分,知母(酒炒)六分,桂枝三分,防风(去芦)五分。

【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食远服,日二次。

【功效】 健脾调中,燥湿化痰,滋血荣筋。

【主治】 治臂痛及腰酸,或有时作疼。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证候为脾虚湿盛,留滞筋脉所致,健脾治病之所本,祛湿治病之所在。方中白茯苓、白术二味相使配伍,健脾调中,运化水湿,以治湿生之源。脾虚湿盛而有聚生痰饮之势,故用辛温香燥之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而化痰湿。羌活、防风相须配伍,祛除留滞于筋脉、肌腠之湿浊痰饮,治病之所在。黄芩、黄柏、知母三味经酒炒过,减损其苦寒之偏性,而利湿浊之功能不减。脾虚失其生化之源,营血不足,难养筋脉,故佐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行血,滋营荣筋。牛膝、木瓜配伍,活血行滞,舒筋活络。桂枝温经散寒,兼作引药入肢臂之使引。诸药合用,生姜为引,共奏健脾调中,燥湿化痰,滋血荣筋之功。

【制方特点】 本方所治的臂痛为脾虚湿盛,留滞筋脉所致,所以治痰生之源与痰之所在同样重要。健脾能治生痰之湿,以治本。燥湿化痰,理气行湿,祛湿通经等都能治痰之所在。

【用方要点】 本方为脾虚湿盛,留滞筋脉所致臂痛及腰酸而设。临证时以臂痛及腰酸,或有时作疼,头晕目眩,神疲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为用方要点。

如脾虚甚者,可加用黄芪、山药等以健脾;湿盛者,以选用薏苡仁、防己等渗湿;肢臂疼痛明显者,可加姜黄、桑枝通经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