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痛汤

赶痛汤

【处方来源】 《寿世保元》卷五。

【药物组成】 乳香、没药、地龙(酒炒)、香附(童便浸)、桃仁、红花、甘草节、牛膝(酒浸)、当归、羌活、五灵脂(酒淘,去土)。(原著不注剂量)

【用法用量】 上锉,水煎,温服,日二次。

【功效】 活血散瘀,通经活络。

【主治】 瘀血痰湿,蓄于肢节之间,筋骨之会,空窍之所,而作痛也。肢节沉重者,是痰湿,晚间病重者,瘀血也。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的筋骨痹痛为瘀血蓄积于筋骨肢节之间所致。方中乳香、没药皆能活血化瘀,但乳香偏于行气,没药长于行瘀,二味皆芳香宣通,相须合用,为定痛之圣药。桃仁泄滞血,生新血;红花消瘀结,通血脉,二者相须配伍而增效。牛膝活血通经,当归养血行血,五灵脂散瘀止痛。香附疏肝行气,气行则血行。地龙通经活络,羌活透关利节。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散瘀,通经活络之功。

【制方特点】 本方分别用乳没、桃红相须配伍,辅以牛膝、五灵脂等增效,全方活血散瘀之力较强。并配伍香附疏肝行气,地龙、羌活通经,瘀血去除迅速,赶走疼痛,故用“赶痛”之名。

【用方要点】 本方为瘀血蓄积所致的筋骨痹痛而设,临证时以肢节疼痛,有如针刺,固定不移,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等为用方依据。如气滞明显者,可加用枳壳、青皮等予以加强。

本方散瘀力较强,经期、妊娠妇女,以及无瘀者禁用。本方无治痰之药,原著所示的“痰湿”诸症非本方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