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丸
2025年08月10日
附子丸
【处方来源】 《普济方》卷第三百十七。
【药物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天麻、牛膝(去苗)、仙灵脾、川乌头(炮裂,去皮、脐)、防风(去芦头)各一两,虎胫骨(涂,酥,炙黄)二两。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以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于大,每服十丸,温酒送下。
【功效】 散寒除湿,祛风除痹。
【主治】 治妇人风痹,手足不遂。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手足不遂为风寒湿邪侵袭,筋脉阻滞所致。附于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通经络,逐经络中风寒湿之邪,《本草汇言》云其“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故方中用为主药。川乌头、防风相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为臣药。天麻祛外风,通经络,止痹痛;虎胫骨追风定痛;仙灵脾祛风湿,强壮筋骨;牛膝活血通经,补肾强筋;四味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温酒为引,共奏散寒除湿,祛风除痹之功。
【制方特点】 附子、乌头的药物基原相同,功能亦有类似,但附子强于祛寒,川乌善于祛风,如《普济方》所云:“大概附子能温脾散寒,川乌温脾去风;附子性重滞,川乌性轻緘。若寒痰当用附子,是风当用川乌。”两者相使配伍,温暖功效得以强化,而祛风散寒逐湿功效可以互补。
【用方要点】 方中附子、川乌均为辛热温燥之品,若非寒湿或阳虚之证,不可轻用。二品虽为制用,毒性稍低,两者合用,患者服后尤应注意观察毒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