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汤

【处方来源】 《此事难知》卷上引张元素方。

【异名】 大羌活汤(《医方类聚》卷六十二引《经验秘方》)、羌活冲和汤(《伤寒全生集》卷二)、冲和汤(《医统》卷十四)、神解散(《寿世保元》卷二)、羌活散(《嵩崖尊生方》卷十五),本方改为丸剂,名“九味羌活丸”(见《中国药典》)。

【药物组成】 羌活二钱,防风、川芎各一钱半,细辛、甘草各三分,苍术(米泔浸)、白芷、黄芩、生地黄各一钱。

【用法用量】 上九味,加生姜三片,葱白二茎,清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无汗发热,肌表无汗,口苦而渴,苔白脉浮者。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乃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所致。方中羌活辛温芳香,主入太阳经,上引发散,尤善祛除在表之风寒湿邪,故为君药。防风主入少阳、厥阴经,又能散风邪;苍术主入太阴经,除湿力强,此二味助羌活以发汗祛风除湿,同为臣药。细辛主入少阴经,散寒通络,兼能止痛;白芷主入阳明经,祛风散寒,兼能宣痹;川芎祛风,尤能行气活血,此三味助君药祛风散寒除湿以解表邪,通经活络以止头身疼痛,合为佐药。黄芩、生地黄清泻里热,兼制辛温香燥之品助热伤津,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九味药物配伍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宣痹止痛,兼清里热之功。

其中,羌活、防风、细辛、白芷与川芎的配伍被历代医家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证;温燥化湿的苍术配伍以苦寒清热的黄芩,为湿从热化证的治疗别开用药思路。

【制方特点】 ①辛温升散与寒凉清热药配伍,如《顾松园医镜》所云:“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凉不滞。”②祛风湿药与活血药配伍,本方创制的用辛温香燥之品祛风散寒除湿,辅以活血宣痹止痛,治疗风寒夹湿的用药方法,多为后人治痹所遵循。③药备六经,治通四时,权变活法,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不一,增损用之,其效如神。”明示本方灵活权变运用。

【用方要点】 本方为治疗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病证的常用方剂,以对外感风寒湿,兼有里热所致者最宜。临证当以恶寒发热,寒多热少,头痛项强,肢体酸楚,口苦微渴为用方依据。

本方虽有生地黄、黄芩之寒,但究以辛温香燥药物为主,有伤阴劫液之弊,故风热表证、里热亢盛,以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临证举例】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颈椎病27例: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为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壅滞,治宜疏风利湿、活血化瘀。用加味羌活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羌活、苍术、桂枝、细辛、葛根、白芷、威灵仙、川芎、生地黄、桃仁、红花、甘草。本方用羌活、苍术、桂枝、细辛、白芷、川芎以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威灵仙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若颈椎增生严重者,重用威灵仙;颈椎僵硬者,加大葛根、桂枝量。经治疗后,27例患者有14例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颈椎活动不受限制;8例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后颈肩部仍有酸痛感,颈椎活动稍微受限;4例患者自觉症状及体征部分好转,时常有肩臂痛;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3%。

按:根据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九味羌活汤原意为发汗祛湿,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等。在临床中,运用九味羌活汤为基本方加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药物,对治疗颈椎病能促进椎间盘周围关节非炎性水肿的消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因水肿、增生压迫脊神经引起的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的疗效。[新疆中医药,2002;2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