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
【处方来源】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异名】 催生汤(《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简易方》)、异功五积散(《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熟料五积散(《医方集解》)、百病无忧散、调中健胃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本方诸药生用,名“生料五积散”(《简易方》)。
【药物组成】 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去皮)、当归、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各三两,陈皮(去白)、炒枳壳、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干姜(火炙)、厚朴(去粗皮)各四两。
【用法用量】 上除肉桂、枳壳另研末外,余药共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再入前二味药末和匀,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功效】 解表温里,调气活血,除湿祛痰。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证。①项背拘急,身无寒热,头痛身疼,胸满恶食,呕吐腹痛;②臂痛因于寒者。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的五积之证而设。而五积中,尤以寒积为主,故治疗当以发汗解表,温里祛寒为主,以除内外之寒,以治寒积;佐以健脾运化,燥湿化痰,调气活血之品,以治痰湿气血之积:是为五积之治。
方用麻黄、白芷辛温发汗,开泄毛腠,解表散邪,以除外寒;干姜、肉桂振奋阳气,温散寒邪;四药合用,可除内外之寒,为方中主要部分。伍以苍术、厚朴苦温燥湿,健脾助运,以祛湿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相伍,则为二陈汤,可行气燥湿化痰,以消痰积;当归、川芎、白芍活血止痛,以化血积;桔梗与枳壳一升一降,以调气机,宽胸利膈,善行气积,并可加强理气化痰之力;炙甘草兼能和中健脾,调和诸药:以上为方中辅助部分。诸药合用,共收表里同治,气血痰湿并行之功,气滞、血郁、痰凝、湿阻、寒积等五积均可去除。
【制方特点】 本方是以解表温里,祛除寒邪为主,佐以健脾助运,燥湿化痰,调气和血。全方配伍全面,示人以治疗寒、湿、痰、气、血五积之证之大法,诚为治疗五积证之效方。
【用方要点】 方中除枳壳、肉桂、白芷、陈皮外,余药均炒制,摊冷,然后同煎者,称之为“熟料五积散”(《医方集解》)。诸药生用,水煎服者,则为“生料五积散”(《简易方》)。两者应用上略有区别:以温散寒邪为主者,用熟料五积散;以发散风寒为主者,用生料五积散。
本方为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五积证的代表方,临床以寒热无汗,胸腹胀满,苔白腻,脉沉迟为证治要点。
本方用药众多,临床应用可根据表里证之轻重,五积之主次而加减变化。如表寒证重者,以桂枝易肉桂,加强解表之力;表寒轻者,去麻黄、白芷,以减轻发汗之力;里寒证偏盛,加入制附子以温里散寒;气虚者,加入参、黄芪、白术以益气扶正;无瘀血者,去川芎、当归。
【临证举例】 五积散治疗骨伤疾病举隅:冻结肩。陈某,男,58岁,离休干部。右肩疼痛3个月,加重20余天而就诊。诉入冬以来右肩部觉微痛不适,入夜为甚。于20天前玩门球后更觉右肩疼痛加剧,且活动受限。于患处自行外擦红花油,但症状无明显改善。曾行封闭治疗,疗效也不佳。体查:右肩呈圆膨隆状,但无方肩畸形,右肩前、后、外侧呈广泛性压痛,外展、内旋、外旋均受限。舌质红润,舌苔白腻,脉沉迟。予五积散化裁治之。药物组成:麻黄8g,苍术12g,白芷10g,当归10g,川芎10g,芍药15g,细辛5g,枳壳10g,肉桂10g,茯苓10g,姜黄10g,地龙15g,桑枝2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药渣热敷患肩。并嘱患者行右肩关节功能锻炼。5剂后患者肩部仍感疼痛,尤其是功能锻炼时为甚,但外敷药渣后稍有缓解。再服20剂后患者觉右肩疼痛减轻,功能锻炼时不如以前费力。嘱继服20剂而愈。
按: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用发表解湿、顺气化痰,活血消积。为寒、湿、气、痰、血五积而浸。考察其药物组成,不失为温经通脉、祛寒除湿、行气活血之骨伤良方。骨伤为病,或气血受损,致气滞血瘀;或风、寒、湿邪客于经脉,致经脉闭塞。故治疗上则应以行气活血、温经通脉、祛寒除湿为要旨,因而只要灵活使用,临床上确可获效。[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