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
【处方来源】 《伤寒论》。
【药物组成】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用量】 为粗末,水煎,分三次服。服后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令遍身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离。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汗不出,更服依前法。
【功效】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治外感风寒表虚及营卫不和证。头痛项强,发热恶风,汗出,鼻鸣干呕,脉缓者。
【配伍意义】 本方治证为太阳表虚,营卫不和,复感风寒之邪所致,治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振卫气,以助卫气之开,外散风寒,为君药;芍药酸苦而凉,益阴敛营,补营阴之不足,以为臣药。君臣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共调营卫,是相使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散邪,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益气和中,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升腾脾胃之气津而益营助卫,合为佐药。炙甘草甘温而益气和中,合桂枝“辛甘化阳”以扶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助营,兼调和诸药,并为佐使之用。芍、甘、枣三味合用,能缓解筋脉之挛急,即《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该方配伍严谨,法中有法,被《伤寒来苏集》誉为“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制方特点】 一为发散药与酸收药配伍,使之散中有收,汗不伤正。二为助阳药与益阴药同用,阴阳兼顾,营卫并调。
【用方要点】 本方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作用,临床不仅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还可用于各种疾病表现为营卫不和证。临证时当以身热,汗出恶风,舌淡苔白,脉浮缓为使用依据。凡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温病初起,中焦湿热者,均不宜使用本方。
项背拘急强痛明显者,可加葛根、防风、桑枝以散寒通络舒筋;用于风寒湿痹者,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临证举例】 桂枝汤临床新用例析:张某,47岁。初诊时自述颈项部活动不灵活、转动不自如已3个月有余,偶伴有右上肢麻木,上课时板书已有困难,偶有头痛、头晕,易出汗、易感冒。查其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1周前颈椎X线片示为颈5~6骨质增生。遂给予桂枝加葛根汤煎服。药用桂枝9g,白芍、赤芍各12g,葛根、黄芪各15g,秦艽、姜黄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5g。1周后复诊,自觉颈部转动较前灵活,仍有右上肢麻木,偶有肢体无力,查见舌脉未有明显变化,便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当归15g,同时将黄芪增至30g,继服7剂,再次复诊时又诉颈部活动已较灵活,肢体麻木减轻,无力的症状未再出现,其他情况无明显变化。故嘱其上方继服,约20剂后患者特至门诊告知颈部不适症状已完全消失。
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项背强糞糞”,病位在太阳经,由寒邪所束、经气不舒所致,用桂枝汤解肌,加葛根以散经腧之邪,此即《伤寒论》中“太阳病,项背强糞糞,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的意思。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黄芪、姜黄、秦艽等药,除有原方滋阴养阳之效,又增强益气活络升津之功,初用见疗效后,又根据患者病情增大黄芪用量,增加当归一药,以期起益气、养血活血之效,结果证实疗效明显,远期效果待长期随访而定。[中医药学刊,2005;2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