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口炎
口炎是口腔黏膜炎症。临床上以流涎、采食、咀嚼障碍为特征。口炎按其炎症性质可分为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炎、溃疡性口炎、脓疱性口炎、蜂窝织炎性口炎、丘疹性口炎等。其中以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炎和溃疡性口炎较为常见,各种家畜都可能发生。
【病因】
原发性的口炎主要由于口黏膜遭受机械性、化学性等刺激引起。如采食粗硬、有芒刺或刚毛的或含有异物饲料及不正确地使用口衔、开口器或锐齿直接损伤口腔黏膜;抢食过热的饲料或灌服过热的药液;不适当地口服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或长期服用汞、砷和碘制剂;采食冰冻饲料或霉败饲料;当受寒或过劳,防卫机能降低时,可因口腔内的条件病原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螺旋体等的侵害而引起口炎。
此外还常继发于咽炎、消化障碍、佝偻病和氟中毒或口蹄疫、马疱疹病毒性口炎、猪水疱病、牛瘟、猪瘟、犬瘟热、猫鼻气管炎、坏死杆菌病、放线菌病等传染病以及某些维生素缺乏症。
【症状】
各种类型的口炎,都具有采食、咀嚼缓慢或不敢咀嚼,流涎,口角附着白色泡沫;口黏膜红肿、疼痛、口温增高等共同症状。但每种类型的口炎还有其特有的临床症状。
1.卡他性口炎 口黏膜弥漫性或斑块状红肿;有的病例出现散在的小结节和烂斑;或口腔内的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等的丘疹,其顶端呈针头大的黑点、触之坚实、敏感;舌苔为灰白色或草绿色。重剧病例,唇、齿龈、颊部、腭部黏膜肿胀甚至发生糜烂,大量流涎。
2.水疱性口炎 有轻微的体温升高,在口黏膜上有散在或密集的粟粒大至蚕豆大的透明水疱,水疱破溃形成鲜红色烂斑。
3.溃疡性口炎 多发生肉食动物,病畜表现为门齿和犬齿的齿龈部分肿胀,呈暗红色,疼痛,出血。1~2 d后变为苍黄色或黄绿色糜烂性坏死。炎症蔓延邻近部位,导致溃疡、坏死甚至颌骨外露,散发出腐败臭味;流涎,混有血丝带恶臭。
【诊断】
根据病史及口腔黏膜炎症变化,可作出诊断。但注意与咽炎、口蹄疫、牛丘疹性口炎、牛恶性卡他热、牛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以除去病因,加强护理,净化口腔,收敛、消炎止痛为主。
1.消除病因,加强护理 如摘除刺入口腔黏膜中的异物,修整锐齿等。给予病畜柔软而易消化的饲料,并多给饮水。采食或咀嚼障碍的动物,应及时补糖输液。
2.净化口腔、收敛、消炎止痛 口炎初期,可用1%食盐水或2%硼酸溶液洗涤口腔;炎症重有口臭时,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不断流涎时,则用1%明矾溶液或1%鞣酸溶液,0.1%黄色素溶液冲洗口腔。溃疡性口炎,病变部可涂擦10%硝酸银溶液后,用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洗涤,再涂1%磺胺或甘油擦碘甘油(5%碘酊1份、甘油9份)于患部;重剧口炎,除局部处理外,还应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
3.中兽医疗法 中兽医可用青黛散:青黛15 g,薄荷5 g,黄连、黄柏、桔梗、儿茶各10 g,研为细末,装入小布袋内,在温水中浸湿衔口内,给食时取下,吃完后再衔上,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预防】
搞好饲养管理,正确使用口衔和开口器;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防止尖锐的异物、有毒的植物混于饲料中;服用带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时,一定按要求使用;定期检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