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瓣胃阻塞

1.2.6 瓣胃阻塞

瓣胃阻塞又称瓣胃秘结,中兽医称为百叶干,主要是因前胃弛缓,瓣胃收缩力减弱,瓣胃内容物滞留,水分被吸收,致使瓣胃秘结且扩张的疾病。本病常见于牛。

【病因】

因长期饲喂甘薯或花生蔓、青干草、豆秸等含坚韧粗纤维的饲料或饲喂糠麸、粉渣、酒糟等,或含有泥沙的饲料,均可能导致瓣胃阻塞的发生。

放牧转为舍饲或突然变换饲料,饲养不正规,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喂后饮水不足以及缺乏运动等都可引起本病发生。

继发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皱胃阻塞、皱胃变位、皱胃溃疡、生产瘫痪、黑斑病甘薯中毒和血液原虫病等疾病。

【发病机理】

在上述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引起瓣胃运动机能下降,瓣胃内容物不能将完全向皱胃排空,但网胃内容物仍继续进入瓣胃,致使瓣胃内容物堆积阻塞,水分逐渐被吸干,其内容物变得干硬,压迫瓣胃小叶,最后引起小叶发炎、坏死或瓣胃麻痹。停滞的内容物腐败分解,所产生的有毒物质被吸收而机体中毒,全身症状恶化。

【症状】

本病除前胃弛缓一般症状外,还有排粪减少,粪便干硬,色黑,似如算盘珠状;粪便表面附有黏液,粪球切开颜色深浅不均,且分层明显,中后期完全停止排粪。鼻镜干燥,龟裂,口色赤干,触诊瓣胃呈坚实感;病畜疼痛不安,磨牙,呻吟,躲闪,听诊蠕动音极弱或消失。晚期病例,精神沉郁,体温升高0.5~1℃,皮温不整,结膜发绀。食欲废绝,排粪停止或排出少量黑褐色藕粉样恶臭黏液。尿量减少、呈黄色或无尿。呼吸急促,心悸,脉率可达100~140次/min,脉搏节律不齐,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体质虚弱,卧地不起。直肠检查:直肠内空虚,有黏液,并有少量暗褐色粪便附着于直肠壁。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结合瓣胃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是软化瓣胃内容物,增强瓣胃收缩力和恢复前胃的运动机能。

1.软化瓣胃内容物 可服硫酸钠(400~500 g)或液体石蜡(或植物油)1000~2000 mL等泻剂,或瓣胃穿刺一次注入10%硫酸钠溶液2000~3000 mL,液体石蜡(或甘油)300~500 mL,普鲁卡因2 g,盐酸土霉素3~5g。依据临床实践,在确诊后施行瘤胃切开术,用胃管插入网瓣孔,冲洗瓣胃,效果较好。

2.促进前胃运动 软化瓣胃内容物同时,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或毛果芸香碱,或用10%氯化钠溶液100~200 mL,安钠咖注射液10~20 mL,静脉注射,以增强前胃神经兴奋性,促进前胃内容物运转与排除。

3.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 及时输糖补液,缓和病情,应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0~2000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40~120 mL,静脉注射,每日1~2次。同时应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

4.中兽医疗法 瓣胃阻塞中兽医称为百叶干,治以养阴润胃、清热通便为主。宜用藜芦润肠汤:藜芦、常山、二丑、川芎各60 g,当归60~100 g,水煎后去渣,加滑石90 g,液体石蜡1000 mL,蜂蜜250 g,一次内服。

【预防】

应加强护理,避免长期应用混有泥沙的糠麸、糟粕饲料喂养,同时注意适当减少坚硬的粗纤维饲料;注意补充蛋白质与矿物质饲料;充分饮水,给予青绿饲料,发生前胃弛缓时,应及早治疗,以防止发生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