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7 常见的难产及救助方法

12.5.7 常见的难产及救助方法

由于发生的病因不同,兽医临床上将常见的难产分为产力性难产、产道性难产和胎儿性难产3种。前两种是由于母体异常导致的,后一种是由于胎儿异常造成。

【产力性难产】

阵缩及努责微弱指分娩时子宫肌及腹肌收缩无力,而且时间短,间歇长,以致不能产出胎儿。此病主要发生于牛和猪,也见于马及羊。

1.病因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主要由于母畜年老体弱或者过于肥胖,怀孕期间饲料不足或品质不佳导致营养不良、缺乏运动或使役过度以及患有全身性疾病等所引起。胎水过多、胎儿过大、多胎怀孕及子宫发育不全等,也可诱发本病。

继发性的都是继发胎儿过大,子宫发育不全等引起长时间不能将胎儿产出,使子宫肌和腹肌持续收缩,过度疲劳,致使阵缩和努责微弱或完全停止。

2.症状及诊断 原发性的,母畜到预产期,出现分娩前的表现,一开始分娩时就表现阵缩及努责微弱,短而无力,力量不足,长时间见不到胎囊露出和破水,分娩时间延长,胎儿产不出。检查产道,颈口开张不全,可摸到未破的胎囊或胎儿的前置部分。

继发性引起的,母畜开始分娩时,阵缩及努责正常,并且逐渐增强,但不见产出胎儿,时间过长,母畜疲劳过度,致使阵缩及努责逐渐变弱或停止。产道检查,子宫颈开张,胎儿停留在子宫或产道内,并发现胎儿姿势或产道异常。

3.助产 对大家畜原发性的,确认颈口已全开张,胎势无异常,助产方法迅速拉出胎儿。胎囊未破的作人工破水,胎势异常的经矫正后拉出。中小动物在确诊宫颈已开且骨盆正常的前提下可皮下或肌内注射催产素(猪10~20 IU、羊10 IU,每次5 IU,每隔30 min注1次),猪也可用前列腺素增强子宫收缩。继发性原因引起的尽快除去原因,拉出胎儿。不能拉出胎儿时,可行剖腹产手术取出胎儿。

【产道性难产】

产道难产主要指产道狭窄,包括子宫颈狭窄和盆腔狭窄两类。主要发生于牛、羊和猪。

1.病因 子宫颈狭窄是因牛、羊子宫颈肌层较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软化松弛,如阵缩过早或早产,就可引起子宫颈扩张不全,或子宫颈瘢痕收缩、子宫颈炎及子宫颈肿瘤,可造成子宫颈不能扩张。也可能是雌激素和松弛素分泌不足,致使软产道松弛不够。盆腔狭窄是由于盆腔发育不全(见于过早配种的母畜)或盆骨骨折、骨裂引起盆骨变形及骨质异常增生所造成。

2.诊断 母畜具备分娩征兆和正常的阵缩及努责,长时间不见胎膜及胎儿的排出。产道检查,子宫颈狭窄,子宫颈稍开张,仅能伸进几指或一拳,子宫颈松软不够,有时发现子宫颈完全闭锁。努责,颈口外部同阴道突出成半球形的盲囊,有时伴随阴道脱出。触摸盲囊口有波动而富弹性,并可摸到胎儿的蹄,但摸不到绒毛膜及胎盘。盆腔狭窄病例,胎位正常,胎儿也不过大,只感到盆腔狭小或变形。

3.助产 盆腔狭窄较轻的母畜,宜按胎儿过大的助产方法,试行拉出胎儿。不能拉出或过度狭窄,应及早行剖腹产手术取出胎儿。对子宫颈扩张不全,宜稍等待子宫颈自行扩张,再助产慢慢拉出胎儿。但须时时检查子宫颈扩张的程度,以便决定拉出胎儿的时机。必要时可试行扩张子宫颈,先用45℃温水灌注子宫颈,并热敷荐部,然后术者用一二指乃至全手指逐次扩大子宫颈口,当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再缓慢地强行拉出胎儿。如颈口开张很小,扩张困难或宫颈闭锁,应及早剖腹取胎。

【胎儿性难产】

1.胎儿过大 母畜产道无狭窄现象,而胎向、胎位及胎势也正常,只发现胎儿体躯过大,不能顺利通过产道产出。

(1)病因。由于母畜或胎儿的内分泌机能紊乱所致,使胎儿发育过大,多胎动物怀胎过少时,有时部分胎儿发育过大而引起难产。

(2)诊断。胎向、胎位及胎势也正常,产道正常。胎儿过大。

(3)助产。先向产道内注入液体石蜡或温肥皂水,以润滑产道。强行将胎儿拉出。其方法见牵引术。在强拉时,正生,助手配合交替拉两前肢,并转动两前肢,使胎儿肩胛围与盆骨围呈斜向通过母畜盆腔,方能拉出胎儿。倒生时,可扭转胎儿后肢,使臀部成为侧立(变为侧胎位)即可容易拉出。因母畜盆腔的垂直径通常是比胎儿臀部最宽的两髋结节要大,所以这样扭转以后,容易通过。拉胎时,趁母畜努责的同时,以缓力强行拉出胎儿,但严禁过快过猛,以免拉断肢体。无论是正生或倒生,不能强行拉出时,可考虑采用剖腹产手术或截胎术取出胎儿。猪、羊的胎儿过大,均可用手拉出。正生时,术者的手伸入产道握住整个胎头拉出。倒生时,则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夹住两个跗关节上部,并用手握住跖部拉出胎儿。

2.双胎难产 双胎难产是母畜在分娩时,两个胎儿同时进入产道,都不能通过造成的难产。常见于牛、羊怀双胎时及猪生产时。

(1)诊断。两个胎儿多数是一个正生、一个倒生,有的两个都是正生或倒生的。产道检查能发现一胎头和两前肢和另一个胎儿的两后肢。由于两个胎儿挤入产道的深度及先后的不同,头和四肢的姿势及胎儿位置往往也有异常,因此,产道检查时必须仔细触摸,分辨清楚,同时也要注意和裂体畸形、联体畸形、腹部前置的竖向及横向区别开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2)助产。原则上是先推回一胎儿,再拉出另一胎儿。然后术者用手推回里边的或下面的胎儿,助手配合术者趁势拉出就近的或上边的胎儿,拉出一胎儿后,再拉另一个胎儿。如伴有胎势不正,影响推回及拉出时,须先行矫正再行推回或拉出。

3.胎位异常 正常为上位,但当分娩时胎儿死亡或活力不强,转位不及时则可变成侧位或仍旧保留下位而出现胎位异常。

(1)诊断。

①侧位:分正生与倒生两种。即进入产道的两蹄底朝向左侧或右侧。产道检查,可发现胎儿背部朝向母体的腹侧。正生时可摸到头及颈(图12.22)。倒生时可摸到胎儿的尾巴及肛门。

②下位:胎儿仰卧于子宫及产道内。正生时两前蹄蹄底向上,头颈屈曲于盆骨入口处,可摸到胎唇及颈。或两前肢与头颈屈曲于盆骨入口前。倒生时蹄底朝下,可摸到尾巴及肛门(图12.23)。

图12.22 正生侧胎位

图12.23 倒生下胎位

(2)助产。胎位异常助产的原则,必须把胎儿翻转成上胎位或轻度侧胎位,方能拉出胎儿。拉前先用绳缚好两前肢,倒生时缚好两后肢。术者用手拉下颌(下胎位时要将胎儿推回子宫)或握住适当位置的同时,由两名助手向一个方向翻转两前肢或两后肢,三人协力配合,使之转为上胎位或轻度侧胎位,再拉出胎儿。

4.胎向异常 正常为纵向,横向和竖向则为异常。包括腹部前置的竖向(腹竖向)和背部前置的竖向(背竖向)以及腹部前置的横向(腹横向)和背部前置的横向(背横向)(图12.24)。当然竖向、横向都不是绝对的与母体纵轴垂直,总有一定角度。胎向异常矫正较难,且胎儿多半已死或生命力很弱,此时多采用截胎术或剖腹产术。胎向异常多见于马,牛少发生,猪有但较易纠正。

图12.24 胎向异常

(a)腹竖向;(b)腹横向;(c)背竖向;(d)背横向

5.头颈姿势异常 分娩时两前肢进入产道,但头颈姿势异常,表现头颈侧转、胎头下弯、胎头后仰和头颈扭转等四类,以头颈侧转、胎头下弯最多见。

(1)头颈侧转。

诊断:从阴门伸出一长一短的两前肢,不见胎头露出。产道检查,可在盆腔前缘或子宫内摸到转向一侧的胎头或胎颈,通常是转向伸出较短前肢的一侧。

助产:根据侧转程度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助产方法。

①徒手矫正法。适用于病程短、侧转程度不大的病例,手伸入产道握住胎唇或眼眶,稍推退胎头的同时就可拉正胎头进入盆腔。也可用手推胎儿的颈础部使产道腾出一些空间后,趁势立即握住胎唇或眼眶拉正胎头,而后牵引两前肢缓慢拉出胎儿。

②器械矫正法。主要用产科绳套住胎儿的下颌或颈部进行拉正。徒手矫正有困难者,可借助器械来矫正。用绳导把产科绳双股引过胎儿颈部拉出与绳的另端穿成单滑结,将其中一绳环绕过头顶推向鼻梁,另一绳环推到耳后由助手将绳拉紧,术者用手护住胎儿鼻端,助手按术者指意向外拉,术者将胎头拉向产道。当胎儿死亡时,可用产科钩钩住眼眶或耳道,用手保护住,在推进胎儿的同时,由助手协助拉正,较为方便。

③颈部截断法。当操作困难无法矫正时,将锯条或钢制绞绳套住颈部,锯管或钢管前端抵在颈的基部,将颈部锯断或绞断,分别取出胎头及胎体。

(2)胎头下弯

诊断:在阴门附近露出两个蹄尖,在盆腔前缘胎头向下弯于两前肢之间,可摸到下弯的额部、项部或下弯的颈部。

助产:根据下弯程度可采用以下方法矫正。

①徒手矫正法。下弯较轻的可先用产科绳缚好两前肢系部由术者左手牵引,右手伸入产道握住胎儿下颌向上提并向外拉正胎头。

②器械矫正法。下弯严重可与徒手矫正结合进行。产科梃抵于胎儿颈础部由助手推胎儿,此时术者用手握下颌向上提并向外拉正胎头。也可用单绳套套住下颌,术者用手握胎儿两眼眶或耳朵,用力推压胎头的同时助手用力拉绳,可拉正胎头。

③颈部截断法。当无法矫正时,可用线锯或绞断器将颈部截断,而后分别取出。

6.前肢姿势异常 前肢姿势异常包括腕部前置、肩部前置和肘关节屈曲及前腿置于颈上。多为两侧性异常,也有单侧发生。以腕关节前置较多见。

(1)腕关节前置。

诊断:一侧腕关节前置时,在阴门上可看到一前蹄。两侧性的,两前蹄均不伸出产道。产道检查,可摸到正常的胎头和一或二前肢屈曲的腕关节。

助产:术者用产科梃抵于胎儿胸前与不正肢之间交给助手推入胎儿,此时术者用手握住屈曲肢的掌部(图12.25),尽力一面往里推,一面往上抬,趁势下滑握住蹄,将蹄拉入产道。可以用单绳套套在系部或借导绳器将绳带入子宫绕在系部,术者一手拉绳,一手握掌骨上部向上并向里推的同时,另一手拉动系部绳子(或由助手拉动),当拉到一定程度时,另一手可转手拉蹄,协力拉正前肢。胎儿死亡,可截断腕关节,先取出截断的部分,然后把断端包好,再把胎儿拉出。

图12.25 腕关节前置的助产

(a)用手和产科梃进行矫正;(b)用手和绳导进行矫正;(c)用手抓住蹄尖矫正

(2)肩肘前置。

诊断:产道检查,产道内的一前蹄或两前蹄位于胎儿颌下,未伸至唇部之前,并可摸到肘关节屈曲位于肩关节之下或后方。

助产:先用绳缚好屈曲肢的系部,术者用手推肩关节,或用产科梃抵于肩端与胸壁之间,用力推动胎儿的同时,由助手往外牵拉绳子,即可将屈曲肢拉直。

(3)肩关节前置。先用产科梃推入胎儿,并用手握住腕或臂部下端,尽力向上抬并向外拉,使之变成腕关节屈曲。也可借导绳器将绳缚在前臂下端(图12.26),在推动胎儿的同时,由助手牵绳将其拉成腕关节屈曲。以后再按腕关节屈曲的助产方法进行矫正。

图12.26 肩关节前置的助产

(a)徒手矫正第一步;(b)徒手矫正第二步

当无法矫正又不能拉出,且胎儿已死亡时,可行截胎术,截除一前肢。其方法见前肢截断术。

7.后肢姿势异常 倒生时容易发生后腿姿势异常,有跗关节屈曲和髋关节屈曲两种,以一后肢或两后肢的跗关节屈曲较多见。

诊断:一肢跗关节屈曲时,从产道伸出一蹄底向上的后肢。产道检查,可摸到尾巴、肛门及屈曲的跗关节。两侧肢跗关节屈曲时,阴门处什么也看不见,可摸到尾巴、肛门及屈曲的两个跗关节。

助产:先用产科绳缚住后肢系部,用产科梃抵在胎儿尾根与坐骨弓之间往里推胎儿,助手用力向上向外拉绳子,术者借此时机顺次握跖部乃至蹄部,尽力上举,将屈曲肢拉入产道,最后拉出胎儿。如跗关节挤入骨盆较深,胎儿又不大时,可把跗关节推回子宫,使其成为髋关节屈曲,再用绳子分别套绕在两后肢的基部,然后拉正常肢及套在两后肢的绳子,有时可能拉出胎儿。如胎儿已死,其他方法又不能拉出胎儿时,可用线锯锯断跗关节,而后分别拉出(图12.27,图12.28)。

图12.27 髋关节屈曲的助产

(a)双侧髋关节屈曲;(b)截除后肢

图12.28 跗关节屈曲的助产

(a)双侧跗关节屈曲;(b)用手和绳导进行矫正;(c)线锯锯跗部行截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