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0.4 骨折
学习目标
1.会判断动物骨折情况,并能进行及时处理。
2.会对骨折动物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对复杂骨折动物进行整复与固定。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受机械破坏,出现断、裂、碎现象,同时常伴有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称为骨折。
按骨折病因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按皮肤是否破损可分为闭合性骨折(骨折部皮肤或黏膜无创伤,骨断端与外界不相通)和开放性骨折(骨折伴有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断端与外界相通);按骨损伤的程度和骨折形态可分为不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被破坏)。
【病因】
骨折主要发生在打击、挤压、冲撞、角顶、火器伤等各种机械外力直接直暴力作用。或肌肉过度牵引引起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可导致肌肉附着部位骨的撕裂。食物中缺钙也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
【症状】
1.骨折的特有症状
(1)肢体变形。骨折两断端因受伤时的外力、肌肉牵拉力和肢体重力的影响等,造成骨折段的移位。骨折后的患肢呈弯曲、缩短、延长等异常姿势。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完整而不活动的部位,在骨折后负重或作被动运动时,出现屈曲、旋转等异常活动。但椎骨、肋骨、蹄骨、干骺端等部位的骨折,异常活动不明显或缺乏。
(3)骨摩擦音。骨折两断端互相触碰,可听到骨摩擦音,或有骨摩擦感。但在不全骨折、骨折部肌肉丰厚、局部肿胀严重或断端间嵌入软组织时,通常听不到。
2.骨折的其他症状
(1)出血与肿胀。骨折时骨膜、骨髓及周围软组织的血管破裂出血,经创口流出或在骨折部发生血肿,加之软组织水肿,造成局部显著肿胀。
(2)疼痛。骨折后骨膜、神经受损,病畜即刻感到疼痛,患病动物不安、避让,马常可见肘后、股内侧出汗,全身发抖等症状。
(3)功能障碍。骨折后因肌肉失去固定支架,以及剧烈疼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四肢骨骨折时突发重度跛行、脊椎骨骨折伤及脊髓时可致相应区后部的躯体瘫痪等。
3.全身症状 轻度骨折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严重的骨折伴有内出血、肢体肿胀或者内脏损伤时,可并发急性大失血和休克等一系列综合症状;闭合性骨折于损伤2~3 d后,因组织破坏后分解产物和血肿的吸收,可引起轻度体温上升。骨折部若继发细菌感染时,体温升高,局部疼痛加剧,食欲减退。
【诊断】
根据外伤史和局部症状,一般不难诊断。根据需要,可用X线等方法作辅助检查。
【治疗】
骨折后愈合时间的长短以及愈合后病肢功能恢复的程度有较大差异。除了有价值的种畜动物,可尽力进行治疗外,对于一般家畜,若预计治疗后不能恢复生产性能,或治疗费用要超过该家畜的经济价值时,就应该断然作出淘汰的决定。对于犬猫等伴侣动物,骨折通过外固定、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效果好。治疗原则:正确整复,合理固定,促进愈合,恢复机能。
1.急救措施 骨折发生后,首先使用镇静和镇痛剂,使患病动物安静,防止断端活动和严重并发症。然后简易夹板临时固定包扎骨折部;注意止血,预防休克;开放性骨折,创伤内消毒止血,撒布抗菌药物后,固定包扎,以防感染。
2.整复与固定
(1)正确整复。患畜侧卧保定,全身浅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后,按“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采取牵引,旋转或屈伸以及提按、捏压断端的方法,使两端正确对接,恢复正常的解剖学位置。
(2)合理固定。骨断端对合复位后,立即进行外固定。常用夹板绷带、石膏绷带、金属支架等。固定部位剪毛、衬垫棉花。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部上、下两个关节。马可吊在柱栏内(牛不能长期吊起,犬、羊可自由活动)。开放性骨折,而彻底地清除创内完全游离并失去血液供应的小碎骨片及凝血块等;大块的游离骨片应在彻底清除污染后重新植入,以免造成大块骨缺损而影响愈合。对陈旧开放性骨折,应按感染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和死骨片,撒布大量抗菌药物,再装着固定绷带或有窗固定绷带。
3.药物疗法和物理疗法 骨折初期局部肿胀明显时,宜选用有关的中草药外敷,同时结合内服有关中药方剂。加速骨痂形成,需要增加钙质和维生素,可在饲料中多添加骨粉、碳酸钙和增加青绿饲草等。幼畜骨折时可补充维生素A、D或鱼肝油。必要时可以静脉补充钙剂。
骨折愈合的后期常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痂过大等后遗症。可进行局部按摩、搓擦,增强功能锻炼,同时配合物理疗法如石蜡疗法、温热疗法、中波透热疗法及紫外线治疗等,以促使早日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