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锌缺乏症
饲料中锌含量不足导致动物生长缓慢、皮肤角化不全、毛(羽)缺损、繁殖机能障碍和骨骼发育不良。各种动物都可发生,但多见于猪和禽。生长快速的仔猪在断奶后7~10周最易发生,鸡、火鸡易发。
【病因】
1.饲料中缺锌 饲料中锌含量与土壤锌密切相关。当土壤锌低于10 mg/kg时易发病。谷物类籽实含锌很低,用这些饲料长期饲喂畜禽易引起锌缺乏。
2.干扰锌吸收的因素 高钙日粮可降低锌的吸收。另外,镉、铜、铁、锰、钼、磷、碘等元素,也干扰锌的吸收。禽常因饲料添加锌不足而发病。棉酚与锌络合失去活性或排出体外引起锌缺乏。因此,长期饲喂含棉酚的棉籽饼可促进缺锌发生。
【发病机理】
(1)锌分布于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中,但以肌肉、肝脏。皮毛等组织器官的含锌量较高。各种动物体内锌的含量差异不大。正常动物体内锌的总含量为30 mg/kg左右。骨骼中含锌量最高,约占28%。
(2)锌参与多种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3)锌与免疫。缺锌不但影响胸腺和法氏囊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使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盲肠扁桃体也明显减小。缺锌早期,以淋巴细胞减少和胸腺萎缩为特征。
(4)锌与生长繁殖。锌参与激素合成,缺锌可使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含量下降,影响精子的生成、成活,睾丸萎缩、生殖能力下降。母畜卵巢和子宫发育不良,造成不孕。锌也影响维生素A的作用,引起顽固性夜盲症。
(5)锌与骨骼、皮肤和味觉。锌作为碱性磷酸酶的成分,参与骨骼形成,缺锌导致骨质疏松症。缺锌使皮肤胶原合成减少,表皮角化障碍。锌还促进肉芽生长和创伤愈合。锌与味觉关系密切。缺锌使味觉异常,食欲下降,采食减少。
【症状】
1.生长发育缓慢 幼畜禽发育受阻,被毛粗乱,消瘦。食欲减退,口腔反复性溃疡。
2.皮肤角化不全、被毛质量差 皮肤粗糙、脱屑,有经久不愈的皮炎和湿疹病变。瘙痒,脱毛,弹力下降。禽类羽毛稀疏,无光泽,尤其翼羽和尾羽受损严重,有时腿和趾上有坏死性皮炎。绵羊的毛变直、变细,角的正常环状结构消失,甚至脱落。缺锌时伤口愈合较慢。
3.骨骼发育异常 长骨变粗、变短,形成骨短粗症。腿弯曲,关节粗大。
4.繁殖机能障碍 母畜性周期紊乱,公畜睾丸萎缩,精子生成障碍,第二性征不明显。母鸡产蛋少,蛋壳薄,孵化率下降,胚胎畸形。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皮屑增多、掉毛、皮肤裂开,经久不愈的皮炎,骨短粗等)可作初步诊断。补锌后经1~3周,临床症状迅速好转。分析和测定饲料中钙/锌比、植酸含量、土壤锌含量等有助于诊断。
【防治】
尽可能保证饲料的全价和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发病后,可用硫酸锌、碳酸锌和氧化锌治疗。0.02%碳酸锌(100 mg/kg),肌内注射按2~4 mg/kg,连续10 d,补锌后食欲很快恢复,3~5周内皮炎症状消失。猪用2‰的硫酸锌水溶液,0.5 mL/kg体重,连用1周以上。同时提高维生素A、D和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皮炎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擦。
注意饲料中钙、锌比例(Ca∶Zn=100∶1),各种动物对锌的需要量一般在35~45 mg/kg,但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加大50%剂量才能防止缺锌发生,因为饲料中常有一些干扰因素存在。
缺锌的地区可施用锌肥,每公顷施硫酸锌7.5~22.5 kg,可防止植物缺锌,缺点是锌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