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瘤胃积食

1.2.2 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又称瘤胃滞症,中兽医称为宿草不转,是因前胃收缩力减弱,采食大量难于消化的饲草或容易膨胀的饲料蓄积于瘤胃中,临床表现急性胃扩张,瘤胃容积增大,内容物停滞和阻塞以及整个前胃机能障碍,形成脱水和毒血症的一种严重疾病。本病是牛、羊的多发病,特别是耕牛和奶牛较为常见。

【病因】

瘤胃积食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富含粗纤维的饲料,如豆秸、苜蓿、紫云英、花生蔓、稻草、麦秸等,缺乏饮水,难以消化所致。当突然变换可口的饲料,常常造成采食过多,或者由放牧转舍饲,采食难以消化的干枯饲料而发病。长期舍饲的牛、羊,运动不足,影响消化功能,引起本病的发生。

当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条件差时,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刺激和影响,如过度紧张、过于肥胖或因中毒与感染等,产生应激反应,也能引起瘤胃积食。

此外在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瓣胃秘结以及皱胃阻塞等病程中,也常常继发瘤胃积食。

【发病机理】

瘤胃积食,通常是在前胃弛缓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神经-体液调节紊乱、瘤胃收缩力减弱,瘤胃陷于进一步的弛缓、扩张乃至麻痹,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转而停滞,内容物消化吸收程序遭到严重破坏,瘤胃内容物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气体和有毒物质,瘤胃内菌群失调,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牛链球菌大量增殖,产生大量乳酸,pH值降低,腐败产物增多,引起瘤胃炎,进一步导致瘤胃的渗透性增强,引起积液。由于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碱储下降,神经-体液调节机能更加紊乱,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肝脏解毒机能降低,有毒物质被吸收后,引起自体中毒,病畜出现兴奋、痉挛、抽搐、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循环虚脱,病情更加危重。

【症状】

瘤胃积食常在饱食后数小时内发病,病畜表现腹痛症状,如不安,目光凝视,拱背站立,回头顾腹或后肢踢腹,不断起卧。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虚嚼、磨牙、时而努责,常有呻吟、流涎、嗳气,有时作呕或呕吐。触诊瘤胃,病畜不安,内容物坚实或黏硬,左肷部拳压遗留压迹,有的病例呈粥状;腹部膨胀。腹部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肠音微弱或沉寂。病畜便秘,粪便干硬,色暗;间或发生腹泻。排泄淡灰色带恶臭稀便或软便,直肠检查可发现瘤胃扩张、容积增大,充满黏硬的内容物。

病的末期,病情急剧恶化,肚腹胀满,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皮温不整,四肢、角根及耳冰凉,黏膜发绀,并呈现脱水和心力衰竭症状,陷于循环虚脱状态。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可以确诊。但须与前胃弛缓、急性瘤胃鼓胀、创伤性网胃炎、皱胃阻塞、肠套叠、生产瘫痪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本病治疗原则主要是排除瘤胃内容物,恢复瘤胃运动机能,防止脱水与自体中毒。

1.清肠消导,促进前胃蠕动 一般病例,首先绝食,多次灌服温水,并进行瘤胃按摩,每次5~10 min,每隔30 min一次。也可先灌服酵母250~500 g(或神曲400 g,食母生200片,红糖500 g),再按摩瘤胃。牛可用硫酸镁(或硫酸钠)300~500 g,液体石蜡(或植物油)500~1000 mL,鱼石脂15~20 g,酒精50~100 mL,常水6~10 L,一次内服。应用泻剂后,可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或新斯的明,以兴奋前胃神经,促进瘤胃内容物运转与排除。

2.促进反刍,防止自体中毒 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钠注射液100~200 mL,或者先用1%温食盐水20~30 L洗涤瘤胃后,用10%氯化钙注射液100 mL,10%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L,静脉注射,改善病畜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促进反刍,防止自体中毒。病程长的病例,反复洗胃后,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2000~3000 mL、2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L,5%维生素C注射液10~20 mL,静脉注射,每日2次,达到强心补液,维护肝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脱水的目的。必要时,接种健畜瘤胃液。

对危重病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畜体况尚好时,应及早施行瘤胃切开术,取出内容物,并用1%温食盐水冲洗。

3.中兽医疗法 中兽医治以健脾开胃,消食行气,泻下为主。牛用加味大承气汤:大黄60~90 g,枳实30~60 g,厚朴30~60 g,槟榔30~60 g,芒硝150~300 g,麦芽60 g,藜芦1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服用1~3剂。

【预防】

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经常性饲养管理,防止过食突然或变换饲料;耕牛不要劳役过度,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刺激,保持其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