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黏膜的浆液性、黏液性或化脓性炎症。有急性、慢性之分。常发生于分娩后的数天之内。如不及时治疗,炎症易于扩散,引起子宫浆膜或子宫周围炎,并常转为慢性炎症,产生不孕。本病常见于牛、马,羊和猪也有发生。
母畜患子宫内膜炎后引起不孕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渗出物的蓄积,改变子宫内的pH值,对精子造成逆境;精后受精卵被吞噬细胞吞噬和被细菌破坏;附植后,随胎盘增大,当它与炎症部位接触后,破坏母子胎盘联系细菌侵入胎体;或毒素易通过胎盘侵入胎体。
【病因】
分娩时或产后期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感染途径侵入。尤其是在发生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流产(胎儿浸溶)或当猪的死胎遗留在子宫内时,使子宫弛缓、复旧延迟,均易引起子宫发炎。患布鲁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以及其他许多侵害生殖道的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母畜继发;子宫及其内膜原来就存在慢性炎症,分娩之后由于抵抗力降低及子宫损伤,可使病程加剧,转为急性炎症。
【症状与诊断】
1.急性子宫内膜炎 病畜食欲减退,体温升高,拱背,尿频,不时努责,病畜频频从阴门内排出少量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病重者分泌物呈污红色或棕色,且带有臭味,卧下时排出量较多。牛、羊反刍减弱或停止,并有轻度臌气,猪常不愿给仔猪哺乳。阴道检查,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有时可以看到渗出物从子宫颈流出。直肠检查,子宫角增大,子宫呈面团样感觉,如果渗出物多时则有波动感。
2.慢性子宫内膜炎 根据炎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卡他性、卡他性脓性和脓性3种。
(1)卡他性子宫内膜炎。发情周期正常,生殖器官眼观无变化,屡次不孕,冲洗回流液,有沉淀,蛋清样絮状物。有的病畜睡下流透明泡沫状分泌物,像鼻液样分泌物。有的病例,由于子宫颈口紧闭,卡他性或浆液炎症分泌物多,卡他渗出物为能排出,积聚于子宫内,称子宫积水,直肠检查,似2月龄胎儿,有持久黄体,提取一侧子宫角,水可流向对侧。
(2)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发情延长,尾部,飞节有黄色脓液。阴道检查,子宫有浸润,炎症,坏死,冲洗时有汤样物流出。
(3)慢性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基本上发情,发情不明显,病畜往往表现全身症状,患畜逐渐消瘦,阴唇脓肿,从阴门流出黄白色或黄色的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阴道检查,可见子宫颈外口充血,并黏附有脓性絮状黏液,子宫颈张开,有时由于子宫颈黏膜肿胀,组织增生而变狭窄,脓性分泌物积聚于子宫内,称为子宫积脓。
直肠检查,子宫壁松弛,厚薄不均,收缩迟缓。当子宫积脓时,子宫体及子宫角明显增大,子宫壁紧张而有波动。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防止感染扩散,清除子宫腔内渗出物并促进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机能。
1.冲洗子宫及子宫内用药 冲洗时要在子宫颈开张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可用温热的1%氯化钠溶液1000~5000 mL,用子宫洗涤器反复冲洗,直到排出液透明为止。然后经直肠按摩子宫,排除冲洗液,放入抗生素或其他消炎药物,每日洗1次,连续2~4次。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可采用0.1%高锰酸钾溶液、0.1%雷夫奴尔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子宫,而后注入青霉素180万~360万IU。对伴有严重全身症状的病畜,为了避免引起感染扩散使病情加重,应禁止冲洗疗法。
为了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子宫腔内容物,可静脉内注射50 IU催产素,也可注射PGF2a、麦角新碱或其类似物。
2.全身治疗及对症治疗 可应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疗法,以及用强心、利尿、解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