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 黏液囊炎
黏液囊炎由于机械作用引起黏液囊的浆液性、浆液纤维素性及化脓性炎症。临床上,家畜四肢的皮下黏液囊炎较多见,其中以马、骡的肘结节皮下黏液囊炎、牛的腕前皮下黏液囊炎最多发,并常取慢性经过,肉用型鸡常见有龙骨黏液囊炎。
【病因】
主要是黏液囊长期受机械刺激所致,如与地面的摩擦、压迫、跌打、蹴踢、冲撞,以及挽具、饲槽,墙壁等的压迫与摩擦,牛厩床不平、牛栏狭小更易发生。此外,周围组织炎症的蔓延以及布氏杆菌病等疾病继发。
【症状】
1.共同症状 急性炎症时,黏液囊紧张膨胀,体积增大,热痛,波动明显,有机能障碍。皮下黏液囊炎的肿胀轻微,界限不清,常无波动,机能障碍显著。
慢性炎症时,患部呈无热无痛的局限性肿胀,机能障碍明显。若为浆液性炎症时,黏液囊显著增大,波动明显,皮肤可移动。若为浆液纤维素性炎时,肿胀大小不等,突出处有波动,有的部位坚实微有弹性,若纤维组织增多,则囊腔变小,囊壁明显肥厚,触诊硬固坚实,皮肤肥厚。
化脓性炎时,多为弥漫性,波及周围组织发生蜂窝织炎,有时体温升高,机能障碍显著。
2.结节间滑液囊炎 病畜在举肢前进时,患肢表现高度悬跛。病肢提举困难,甚至在疼痛减轻之后,当运步时病肢仍为前方短步。强迫行进时,病畜拒绝患肢负担体重。后退时并无多大困难(图10.5)。
3.肘头皮下黏液囊炎 俗称“肘肿”,经常出现的症状是在肘头部有界限明显的肿胀,发炎的黏液囊内积聚含有纤维素凝块的液体,大如人拳。破溃时流出带血的渗出液。黏液囊内含物有时可被吸收,黏液囊周围的炎症亦随之消失。过度延伸的皮肤,形成松弛的皱襞。本病一般没有跛行(图10.6)。
4.腕前皮下黏液囊炎 俗名“膝瘤”或“冠膝”。病畜腕关节前面发生局限性、带有波动性的隆起,逐渐增大,无痛无热,时日较久,患病皮肤被毛卷缩,皮下组织肥厚。牛的腕前膨大可增至排球大小,上皮角化,呈鳞片状。肿胀的内容物多为浆液性,混有纤维素小块,有时带有血色。如有化脓菌侵入,则形成化脓性黏液囊炎。若腕前皮下黏液囊由于炎症积液多而过度增大,运步时出现机械障碍。
图10.5 左前肢结节间滑液囊炎的悬跛肢势
图10.6 马的左侧肘头皮下黏液囊炎
【治疗】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抑制渗出,促进吸收。
病初48 h内的急性炎症可用冷疗,例如冷敷、装设冰袋或冷水淋浴。第3、4天,局部可用温热疗法。初发的滑液囊炎可用可的松或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进行囊内注射。慢性过程可多次搓擦松节油或四三一合剂等轻刺激剂,促使炎症的消散。
若已成为化脓性黏液囊炎,可在外下位切开、排脓,然后注入溶有青霉素80万U的0.2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0 mL。肌内注射抗菌素。在黏液囊增大、坚实、肥大的慢性过程,可实行手术彻底摘除。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