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9.4 直肠脱

任务9.4 直肠脱

学习目标

1.会诊断牛、猪的直肠脱。

2.会处理动物直肠脱。

3.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牛、猪直肠脱出进行综合防治。

直肠脱是直肠末端一部分黏膜或直肠后部全层肠壁向外翻出,脱出于肛门之外而不能自行缩回的一种疾病。本病常发生于仔猪和产后母猪。其他动物也有发生。

【病因】

直肠脱是由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长期努责是引起本病的直接原因。常见于长期下痢、便秘、病理性分娩、腹压过高等病例,阴道脱、体虚瘦弱、仔猪维生素缺乏、猪饲料突然改变、寒冷刺激等也是本病的诱因。

【症状】

1.直肠部分性脱出(黏膜性脱出) 俗称“脱肛”(图9.3),常在猪卧地或排粪后,在肛门外突出一个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球形肿胀物,表面形成许多横纹皱褶。初期常可自行缩回。若反复出现时,直肠黏膜受到尾巴及外界异物的刺激,很快出现水肿、感染或坏死。

2.直肠全层脱出 可见由肛门内突出圆筒状下垂的肿胀物(图9.4),同时表面污秽不洁,混有泥土、粪便等,脱出的黏膜干裂,甚至发生坏死。严重病例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并频频努责。

当前段直肠连同小结肠套入脱出的直肠内时,在肛门后面形成的圆柱状肿胀,比单纯性直肠脱硬而厚,手指伸入脱出的肠腔内,可摸到套入的肠管,也称直肠疝。有时套入的肠管突出于脱出的直肠外。此时脱出的肠管由于后肠系膜的牵张,其圆柱状肿胀向上弯曲。

图9.3 猪直肠部分脱出

图9.4 猪直肠全层脱出

【诊断】

肛门外可见鲜红色至暗红色的脱出物。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不难。但要注意判断是否并发肠套迭和直肠疝。单纯性的直肠脱出,呈圆筒状肿胀,脱出部分向下弯曲、下垂,手指不能沿脱出的直肠和肛门之间向骨盆方向插入,而伴有肠套迭时,脱出的肠管由于受肠系膜牵引,而使脱出的圆筒状肿胀向上弯曲,坚硬而厚,手指可沿直肠和肛门之间向骨盆腔方向插入。

另外,要注意是散发还是群发,若为群发,则可能需更改日粮配方。

【治疗】

尽早处理脱出的直肠,以防破裂感染。

1.整复 即使脱出的肠管恢复到原位上。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部分脱垂的病例。方法是:先用10%高渗盐水或0.1%高锰酸钾或1%明矾溶液清洗脱出部分,除去污物或坏死黏膜,涂上润滑剂或抗生素,缓慢将脱出的黏膜还纳于肛门内。在肠管还原后,可在肛门处温敷,以防复发。

2.固定 为防止再脱,在肛门周围进行荷包缝合。猪留1~2指大小的排粪口,7~10 d后拆线。在距离肛门边缘1~2 cm处,分上下左右4点,每点皮下注射10%氯化钠溶液15~30 mL,使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可起到固定作用。

3.手术切除 适用于脱出过多、整复困难、脱出直肠发生坏死、穿孔、有套叠而不能复位的病例。

先清洗消毒患部,局部浸润麻醉。固定肠管,在固定针后约2 cm处,将坏死直肠环形横切,充分止血(应特别注意位于肠管背侧痔动脉的止血)。分别把浆膜和肌层分别作结节缝合。用0.1%新洁尔灭或0.1%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蘸干,除去固定针,涂上碘甘油或抗生素还纳于肛门内。

4.术后护理 手术后喂以麸皮、米粥和柔软饲料,多饮温水,防止卧地;给以镇静、消炎措施;注意使腹压升高的因素,如便秘、下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