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感冒

2.1.1 感冒

感冒是机体由于受风寒侵袭而引起的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一种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疾病,以流清涕、羞明流泪、呼吸增快、皮温不均为特征。无传染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早春和晚秋、气候多变季节多发。各种家畜均可发生。

【病因及发病机理】

本病主要是由于寒冷的突然袭击所致,如受贼风、舍饲家畜突然遭遇寒冷气候等。

寒冷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的屏障机能降低,如呼吸道黏膜收缩,分泌减少,致使呼吸道异常菌大量繁殖。由于细菌产物的刺激引起呼吸道炎症变化,黏膜充血,肿胀和炎性产物渗出。炎性产物的刺激而引起咳嗽、鼻塞不通,鼻液呈流水样,甚至出现发热的现象。

【症状】

病畜表现精神不振,头低耳耷,结膜潮红,皮温不均、耳尖、鼻端、四肢末端发凉。鼻塞不通,初期流水样鼻液,后变黏性,脓性鼻液,咳嗽,呼吸增快,有时可听湿性啰音。体温升高40℃以上,脉搏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粪便干燥。感冒无合并感染时,一般经3~5 d,全身症状逐渐好转,7~10d痊愈。如治疗不及时,可能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

【诊断】

根据受寒病史,季节特点,有发热、皮温不均、流鼻液、咳嗽等主要临床表现可以诊断。在鉴别诊断上,要与流行性感冒相区别。

流行性感冒,体温突然升高达40~41℃,有高度的传染性,可与本病区别。

【治疗】

本病的治疗以解热镇痛为主,有并发症时,可适当抗菌消炎。

1.药物治疗 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柴胡等注射液,牛、马20~50 mL,猪、羊5~10 mL。为预防继发感染,在使用解热镇痛剂后,体温仍不下降或症状没有减轻时,可适当使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疗法,能及时静脉输液,效果更好。治疗期间,病畜应充分休息,多给饮水,适当增加精料,有助于康复。

2.中药治疗 以解表清热为原则。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冷轻,口干舌燥,口色偏红,舌苔薄白或薄黄,治宜辛凉解表、清泻肺热为主。可用桑菊银翘散。桑叶21 g,菊花15 g,连翘15 g,杏仁15 g,桔梗15 g,甘草12 g,薄荷15 g,牛蒡15 g,生姜30 g,共为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牛、马)。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耳鼻凉,肌肉颤抖,无汗,舌苔薄白,治宜辛温解表,散肺寒和镇咳为主。可用杏苏散。杏仁18 g,桔梗30 g,紫苏30 g,半夏15 g,陈皮21 g,前胡24 g,甘草12 g,枳壳21 g,茯苓30 g,生姜30 g,葱白3根为引,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牛、马)。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寒保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