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尿结石
尿结石又称为尿石症,是指由于不科学的喂养致使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特别是矿物质代谢紊乱,尿路中盐类结晶凝结成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凝结物,刺激尿路黏膜而引起的出血性炎症和尿路阻塞性疾病。临床上以腹痛,排尿障碍和血尿为特征。本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公畜。
【病因】
尿结石的原因普遍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
(1)长期饲喂高钙低磷的饲料和饮水。
(2)天气炎热,饮水不足,使尿中盐类浓度增高,或尿液浓稠使尿中黏蛋白浓度增高。
(3)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尿路上皮组织角化。
(4)肾和尿路感染发炎时,炎性产物,脱落的上皮细胞及细菌积聚。
(5)长期周期性尿潴留,大量应用磺胺类药物等,均可促进尿结石的形成。
【发病机理】
形成尿结石的真正机理还不很清楚。但是,尿结石形成的条件取决于:有结石核心物质的存在,尿中保护性胶体环境的破坏,尿中盐类结晶不断析出并沉积。以上各种原因,使尿液中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预防尿中溶质沉淀的保护性胶体被破坏时,尿中有大量尿结石的核心物质(黏液、凝血块、脱落的上皮细胞、坏死组织碎片、红细胞、微生物、纤维蛋白和砂石颗粒等)和矿物质盐类结晶(碳酸盐、磷酸盐、硅酸盐、草酸盐和尿酸盐)产生并发生沉淀形成结石。一般认为,尿结石形成于肾脏,随尿液转移至膀胱,并在膀胱增大体积,常在输尿管和尿道形成阻塞。尿结石形成后,刺激尿路黏膜,引起阻塞部位黏膜损伤、炎症、出血,并使局部的敏感性增高。由于刺激,尿路平滑肌出现痉挛性收缩,因而病畜发生腹痛,频尿和尿痛现象。当结石阻塞尿路时,则出现尿闭,腹痛尤为明显,甚至出现尿毒症和膀胱破裂。
【症状】
尿结石病畜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频频作排尿姿势,拱背缩腹,举尾努责,有线状或点滴状排出混有脓汁和血凝块的红色尿液。结石阻塞尿路时,病畜排出的尿流变细或无尿排出而发生尿潴留。阻塞部位和阻塞程度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一定差异。
肾盂结石时,呈肾盂炎症状,病畜肾区疼痛,运步强拘,步态紧张,有血尿。阻塞严重时,有肾盂积水。
输尿管结石时,病畜腹痛剧烈。直肠内触诊,可触摸到其阻塞部的近肾端的输尿管显著紧张而且膨胀。
膀胱结石时,有尿频,排尿时病畜疼痛反应,如呻吟,腹壁抽缩等。
尿道结石,公牛多发生于乙状弯曲或会阴部,当尿道不完全阻塞时,尿液呈滴状或线状流出,有血尿。完全被阻塞时,尿闭或肾性腹痛现象,病畜频频举尾,屡作排尿动作但无尿排出。直肠内触诊时,膀胱内尿液充满,体积增大。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尿液的变化、直肠触诊及尿道探诊,犬、猫等小动物可借助X线影像显示可区别等,同时应注重饲料构成成分的调查,综合判断做出确诊。
【治疗】
本病以除去结石,控制感染为治疗原则。
1.水冲洗 适用于粉末状或沙粒状尿石。导尿管消毒,涂擦润滑剂,缓慢插入尿道或膀胱,注入消毒液体,反复冲洗。对有磷酸盐尿结石的病畜,应用稀盐酸进行冲洗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中医药治疗 中医称“砂石淋”。治则是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病久者肾虚并兼顾扶正。选用排石汤加减:海金沙、鸡内金、石苇、海浮石、滑石、瞿麦、扁蓄、车前子、泽泻、生白术等。
3.手术治疗 尿石阻塞在膀胱或尿道的病例,可实施手术切开,将尿石取出。
【预防】
合理调配饲料,使饲料中的钙磷比例保持在1.2∶1或者1.5∶1的水平。并注意饲喂维生素A丰富的饲料。平时适当增喂多汁饲料或增加饮水,对家畜泌尿器官炎症疾病应及时治疗,以免出现尿潴留。肥育犊牛和羔羊的日粮中加入4%的氯化钠对尿石的发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