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畜禽中毒的诊断
2025年10月13日
5.1.3 畜禽中毒的诊断
【病史调查】
怀疑中毒需要了解畜群的饲养管理情况,有无接触毒物的可能性;了解饲料的种类、品质、是否发霉,饮水的品质;饲养场周围是否存在污染源;发病前后用药情况等。
【临床症状】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临床观察到的仅是中毒某个阶段的症状,且不同机体对同一毒物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仅凭症状是不够的。有的中毒病可表现示病症状,常常作为鉴别诊断时的主要指标,如氢氰酸中毒时血液及可视黏膜鲜红色,呼出气有苦杏仁味;有机磷中毒时瞳孔缩小、大量流涎等。
【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应在动物死后或处理后尽快进行。首先检查体表,注意被毛、口腔黏膜颜色,然后对皮下脂肪、肌肉、体腔、内脏等进行检查,必要时检查骨骼。对消化器官应仔细检查,特别是胃内容物的性质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如胃内发现老鼠尸体,则可能是杀鼠剂引起的中毒;胃内发现有毒植物叶片或嫩枝,则可能是植物中毒的诊断依据。
【动物试验】
动物试验即给敏感动物饲喂可疑的饲料或饮水并观察其症状。通常对同种健康动物饲喂可疑物质,效果最好。如果在试验中能使自然病例得到复制,则对确定病因和诊断是非常有意义的。
【毒物检验】
采取剩余饲料、呕吐物或胃内容物进行毒物检验。某些毒物检验方法简便、迅速、可靠,这对中毒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现实指导意义。但毒物检验很少单独应用,只有把毒物分析和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等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治疗性诊断】
中毒病往往发生突然,来不及对上述各种诊断方法逐一采用,所以可根据临床经验和可疑毒物的特性进行试验性治疗,通过疗效诊断及验证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