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腱炎

10.3.1 腱炎

腱炎是负重时,超过其生理范围,腱纤维因高度牵张发生炎症。役用马、骡、驴和役用牛的常发疾病。在马、骡、驴的前肢多发。牛后肢发病率较高。一般屈腱比伸腱发病多。

【病因】

装蹄不当、滑倒、使役不当等于机械性损伤,炎症都能引起腱的剧伸损伤腱纤维而发病。少数因外伤或局部感染引起腱炎。也有发生于蟠尾丝虫的寄生,引起非化脓性或化脓性腱炎。

【症状】

1.急性无菌性腱炎 患部增温,肿胀疼痛。不同程度的跛行。腱变粗而硬固,弹性降低乃至消失,结果出现腱的机械障碍。因损伤部位的肉芽组织机化形成瘢痕组织,腱短缩,甚至与之有关的关节活动均受限制。腱的挛缩和骨化,常能引起腱性突球。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则容易转为慢性炎症。

2.慢性纤维性腱炎 经常反复的损伤所引起的,患部硬固疼痛肿胀;病畜每当运动开始,表现严重的跛行,随着运动则跛行减轻或消失。休息之后,患部迅速出现瘀血,疼痛反应加剧。

3.化脓性腱炎 临床症状比无菌性炎症时剧烈,常发部位在腱束间的结缔组织,因而经常并发局限性的蜂窝织炎,最终能引起腱的坏死。

【治疗】

治疗原则是减少渗出,促进吸收和出血凝固,防止腱束的继续断裂,恢复功能。

1.急性炎症时的腱炎 首先使病畜安静,如出现肢势不正或护蹄、装蹄不当的病例,进行矫形装蹄和削蹄,以防止腱束的继续断裂和炎症发展。

急性炎症初期,为控制炎症发展和减少渗出,可用冷疗法。病后1~2 d内进行冷疗,亦可使用冰囊、雪囊、凉醋、明矾水和醋酸铅溶液冷敷。炎症减轻后,为了消炎和促进吸收,使用酒精热绷带、酒精鱼石脂温敷,或涂擦复方醋酸铅散加鱼石脂等。抑或使用中药消炎散(处方:乳香、没药、血竭、大黄、花粉、白芷各100 g,白芨300 g,碾细加醋调成糊状)贴在患部,包扎绷带,药干时可浇以温醋。

封闭疗法,将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注于炎症患部,效果较好。

2.慢性经过时间较久的腱炎 对亚急性和转为慢性经过时间不久的病畜,应当使用热疗法,如电疗、离子透入疗法、石蜡疗法,或使用可的松3~5 mL加等量0.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在患肢两侧皮下进行点注,每点间隔2~3 cm,每点注入0.5~1 mL,每4~6 d一次,3~4次为一疗程。也可以涂擦碘汞软膏(处方:水银软膏30.0 g、纯碘4.0 g)2~3次,用至患部皮肤出现结痂为止,但在每次涂药后,应包扎厚的绷带。用药后注意护理,预防咬舔患部。经过5~10d换绷带。腱挛缩时可进行切腱术。

3.化脓性腱炎 应按照外科感染疗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