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维生素C缺乏症

4.5.3 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其缺乏症是因维生素C缺乏导致的以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贫血、齿龈溃疡、创伤难以愈合等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多发生于猪、狗和毛皮兽等。

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青饲料、胡萝卜和新鲜乳汁中,松针里也很丰富。健康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可合成自身需要的维生素C,一般不会发生缺乏症。但幼龄畜禽生长快,需要量大,易发缺乏症。猪合成维生素C不够机体需要,仍需饲料补充。

【病因】

(1)长期饲喂缺乏维生素C的食物而不补充维生素C,如食物蒸煮过度,或食肉腐败变质。食肉动物更易因此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

(2)妊娠及幼龄畜对维生素C需求量较大,而又未及时补充。仔猪、犊牛在出生后一段时间,不能合成维生素C。犊牛大约到3周龄以后才开始合成。禽的嗉囊可合成少量抗坏血酸。

(3)肠道疾病及肝脏疾病可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或合成。

(4)维生素C缺乏常继(并)发于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等传染病的后期。

【发病机理】

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主要是胶原和黏多糖合成障碍,导致骨骼、牙齿及毛细血管壁组织的间质形成不良,再生能力降低。毛细血管间质减少,管壁空隙增大,通透性增高,导致器官、组织出血。骨骼易折断,牙齿脱落,创伤不易愈合。缺维生素C影响铁在肠内的转化、吸收和叶酸活性降低,影响造血功能而致贫血。抗体生成和网状内皮系统机能减弱,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继发和感染其他疾病。

【症状】

动物体内(除灵长类)能合成一些维生素C,因此其缺乏症发生较慢。

1.共同症状 病初,倦怠,易疲劳,贫血。逐渐出现特征性的出血性素质——坏血病,即皮肤(尤其在背部和颈部)出血,毛囊周围点状出血,以后融合成斑片状;齿龈肿胀、出血、溃疡,牙齿松动易脱落,且在颊、舌、咽等处也发生溃疡和坏死;胃肠、肾和膀胱出血,排血便和血尿;鼻腔出血;伤口不易愈合。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发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

2.不同动物维生素C缺乏症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①毛皮兽。主要因母畜维生素C缺乏引起仔畜发病,常称“红爪病”。10 d龄以内仔兽发病严重,且多呈窝发。新生仔兽四肢、关节肿大,爪垫肿胀发红,甚至溃疡;吮乳能力弱,有的关节变粗,尾部水肿潮红,尾尖一节节烂掉。

②犬。贫血、口炎,拒吃热食。猪表现明显的贫血和出血性素质,出血部皮肤处被毛易脱落,口腔流出大量酸臭唾液。新生仔猪脐管大出血而死亡。牛、羊此病较少见,无典型临床症状,主要为虚弱,胎衣滞留,齿龈肿胀,出血。犊牛和羔羊则有关节肿胀。禽生长缓慢,产蛋减少,蛋壳变薄。

【诊断】

本病可根据饲养管理情况、贫血、出血性素质及血、尿、乳中维生素C含量低下等综合判定,建立诊断。

【防治】

防治本病重在加强饲养管理,多喂新鲜青绿饲草、松针叶,冬季可加胡萝卜、青贮、块根等。毛皮兽、鸡和猪应按照饲养标准添加维生素C。母毛皮兽在妊娠后期禁止饲喂贮存过久的脂肪饲料,日粮中除补加新鲜蔬菜外,每日还应添加维生素C 25 mg。妊娠母猪产前1周每天口服维生素C,可预防新生仔猪脐管出血。有原发性热性病时,注意补充维生素C,增强机体抵抗力。

治疗可静脉注射维生素C注射液或口服维生素C片,连用7~15 d。口腔溃疡的,可用0.1%的高锰酸钾、抗菌素溶液、收敛药液冲洗口腔,并涂擦碘甘油或抗生素软膏。贫血时补给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