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疖
2025年10月13日
8.2.1 疖
疖是细菌经毛囊和汗腺侵入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限于毛囊的感染称毛囊炎;连续发生在患畜全身各部位称为疖病。
【病因】
疖的直接病因是由于皮肤受到摩擦、刺激、汗液的浸渍及污染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而引起。同时维生素缺乏、气候炎热和病畜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均能促使机体继发疖病,各类家畜均可发生。
【临床症状】
家畜的疖多发生于四肢,其次见于背部腰部及臀部等处。最初局部出现温热而又剧烈疼痛的圆形肿胀结节,界限明显,呈坚实样硬度,病程发展,病灶顶端出现明显的小脓包,中心部有被毛竖立。以后逐步形成小脓肿。在皮肤厚的部位,病初肿胀不显著,剧痛,以后逐渐增大,不突出于皮肤表面。
病程经数日后,病灶区的脓肿可自行破溃,流出乳汁样微黄白色脓汁,局部形成小的溃疡,炎症随之消退,其后表面被覆肉芽组织和脓性痂皮。疖常无全身症状,但发生疖病时,病畜常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乳牛泌乳量降低等全身症状。
【治疗】
对浅表的炎症性结节可外涂2.5%碘酊、鱼石脂软膏等,已有脓液形成的,局部消毒切开。对浸润期的疖,可用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溶液注射于病灶的周围,亦可涂擦鱼石脂软膏、5%碘软膏等或理疗。疖病的治疗必须局部和全身疗法并重,同时全身给予抗生素,加强饲养管理和消除引起疖病发生的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