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疝

9.2.1 疝

疝,又称赫尔尼亚,是腹腔内的脏器经腹壁的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到皮下或邻近解剖腔道的疾病。各种家畜都可发生,但以猪、马、牛、羊更为常见,小动物犬、猫也较多发生。

【疝的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先天性疝,多见于初生幼畜,由解剖孔(脐孔、腹股沟环)先天性扩大,膈肌发育不全引起;后天性疝:常因外伤和腹压过大等原因而发生。

根据向体表突出与否,分为外疝(如脐疝)和内疝(如膈疝)。

根据发病的解剖部位分为:腹股沟阴囊疝、脐疝、腹壁疝、会阴疝等。

根据疝内容物的活动性的不同,分为可复性疝与不可复性疝。可复性疝是指当家畜体位改变或压迫疝囊时,疝内容物可通过疝孔而还纳到腹腔。不可复性疝是指用压迫或改变体位疝内容物依然不能回到疝囊内,故称为不可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回到腹腔的原因是:疝孔比较狭窄或者疝道长而狭;疝内容物与疝囊发生粘连;肠管之间互相粘连;肠管内充满过多的粪块或气体。如果疝内容物嵌闭在疝孔内,脏器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而发生痰血、炎症,甚至坏死等统称为嵌闭性疝。

【疝的构成】

疝的构造模式如图9.1所示。

1.疝轮(孔) 是疝内容物及腹膜脱出时经由的孔道,有天然孔(如脐孔、腹股沟管)和病理性破裂孔(如钝性暴力造成的腹肌的撕裂),脏器由此脱出。

2.疝囊 是包围疝内容物的外囊。主要有腹膜、腹壁筋膜和皮肤构成,其形状为鸡蛋形、扁平形或圆球形。

3.疝内容物 是通过疝轮脱到疝囊的一些可移动脏器,常见为小肠和网膜,其次为瘤胃、皱胃,少数为子宫、膀胱等。几乎所有的病例疝囊内都含有数量不等的浆液——疝液,可复性疝的疝液常透明、微带有乳光色的浆液性液体;嵌闭性疝的疝液变为混浊、血样,并带有恶臭腐败气味。

图9.1 疝的构造模式图

1—腹膜;2—肌肉;3—皮肤;4—疝轮;5—疝内容物;6—疝液

【症状】

外疝中除腹壁疝外,其他各种疝如脐疝、腹股沟阴囊疝、会阴疝等都有其固定的解剖部位发病处。腹壁疝可发生在腹壁的任何部位。非嵌闭性疝一般不引起家畜的任何全身性障碍,而只是在局部突然呈现一处或多处的柔软性隆起,当改变家畜体位或用力压迫疝部时有可能使隆起消失,可触摸到隆起疝孔。外伤性腹壁疝随着腹壁的组织受伤程度,扁平的炎性肿胀往往从疝孔开始逐步向下向前蔓延,有时甚至可一直延伸到胸壁的底部或向前达到胸骨下方处,压之有水肿指痕。嵌闭性疝则突然出现高度的疝痛,局部肿胀增大、变硬、紧张,排粪、排尿受到影响,或发生继发性臌气。

【预防】

(1)严禁选用有脐疝史的后代仔猪作为种猪。

(2)应尽可能避免近亲交配 近交使胎儿的阴囊疝、脐疝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3)正确阉割。在阉割时,禁止牵拉腹股沟管和精索,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感染。

(4)正确断脐。断脐时,应将脐带内的血液捋向仔猪后,左手固定仔猪腹部脐带的近心端,另一只手在距根部5~6 cm处捏断或剪断,然后用5%碘酊消毒处理。正常情况下,仔猪在第2~7 d脐孔会收缩闭合,脐带自然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