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食管阻塞

1.1.3 食管阻塞

食管阻塞,俗称“草噎”,是由食管被食物或异物阻塞而引起,临床上以突然发病、吞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常见于牛、马、猪和犬,羊偶尔发生。

【病因】

原发性食管阻塞通常是动物处于饥饿状态,采食未切碎的萝卜、甘薯、马铃薯等块根块茎饲料或未拌湿均匀的粉料时,采食过急,大口采食,咀嚼不全,唾液混合不充分,匆忙吞咽或突然受到惊吓,吞咽过急,从而导致阻塞;猪采食混有骨头、鱼刺的饲料,犬争食软骨、骨头和不易嚼烂的肌腱而引起。

继发性食管阻塞,常继发于食管狭窄或食管憩室、食管麻痹、食管炎等疾病。

【症状】

病畜表现采食中突然发病,停止采食,恐惧不安,头颈伸展,张口伸舌,大量流涎,呈现吞咽动作,呼吸急促。颈部食管阻塞时,外部触诊可感阻塞物;胸部食管阻塞时,在阻塞部位上方的食管内积满唾液,触诊能感到波动并引起哽噎运动。用胃导管进行探诊,当触及阻塞物时,感到阻力,不能推进。食道完全阻塞时,反刍动物有瘤胃鼓胀现象;病马不安,前肢刨地,时卧时起,饲料与唾液从鼻孔逆出,咳嗽。猪食管阻塞时,试图饮水、采食,但饮进的水立即逆出口腔。病犬采食或饮水后,出现食物反流。干呕和咽下困难。部分阻塞时,液体和流质食物可通过食管进入胃。

【诊断】

根据病史和大量流涎,呈现吞咽动作等症状,结合食管外部触诊,胃管探诊或用X射线等检查可以获得正确诊断。注意与食道痉挛、食道狭窄鉴别。

食道痉挛:食道壁肌肉强烈挛缩,吞咽障碍,大量流涎,左颈静脉沟可见到挛缩的食道。

食道狭窄:水、液体饲料一般能通过,但当饲料到一定量时,则能引起狭窄上方的阻塞。

【治疗】

治疗原则是除去阻塞物,疏通食管,消除炎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阻塞食管起始部时,大家畜使用开口器张开口腔,徒手取出。颈部与胸部食管阻塞时,应根据阻塞物的性状及其阻塞的程度,采取缓解疼痛及痉挛,润滑管腔等相应的治疗措施。

1.挤压法 牛和马采食胡萝卜等块根、块茎饲料而阻塞于颈部食管时,将病畜保定好,先向食管内灌入植物油或液体石蜡,然后以手掌抵于阻塞物下端,朝咽部方向挤压,将阻塞物挤压到口腔,即可排除。谷物与糠麸引起的颈部食管阻塞,用双手手指从左右两侧挤压,将阻塞物压沟、压碎,促进阻塞物软化,使其自行咽下。

2.疏导法 主要用于胸部食管阻塞和腹部食管阻塞。先向食管内灌入植物油或液体石蜡100~200 mL,或者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100~200 mL;然后将胃管插入食管内抵住阻塞物,徐徐把阻塞物推入胃中。颗粒状或粉状饲料时,可插入胃管,用清水反复泵吸或虹吸,以便把阻塞物溶化、洗出,或者将阻塞物冲下。

3.药物疗法 先向食管内灌入植物油或液体石蜡100~200 mL,再皮下注射3%盐酸毛果芸香碱3 mL,促进食管肌肉收缩和分泌,经3~4 h奏效。猪宜皮下注射盐酸阿朴吗啡0.05 g,促使呕吐,使阻塞物呕出。

4.手术疗法 当采取上述方法不见效时,应施行手术疗法。颈部食管阻塞,采用食管切开术。在靠近膈的食管裂孔的胸部食管及腹部食管阻塞,可采用剖腹按压法治疗;在牛,若此法不见效时,还可施行瘤胃切开术,通过贲门将阻塞物排除。

5.打气法 应用疏导法经1~2 h后不见效时,可先插入胃管,装上胶皮球,吸出食管内的唾液和食糜,灌入少量植物油或温水。将病畜保定好后,把打气管接在胃管上,颈部勒上绳子以防气体回流,使患病动物的头尽量降低,然后适量打气,并趁势推动胃管,将阻塞物推入胃内。但不能打气过多和推送过猛,以免食管破裂。这对于牛、马的草噎,如豆饼、料豆、草团等阻塞物的排出,具有一定的效果。

6.加强护理 牛、羊食管阻塞,当继发瘤胃臌气时,应及时施行瘤胃穿刺放气,并向瘤胃内注入防腐消毒剂。病程较长者,应注意消炎、强心、输糖补液,维持机体营养,增进治疗效果。排除阻塞物后,应使用抗菌药物1~3d,防治食管炎。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定时定量饲喂。防止饥饿与过急采食,块根、块茎饲料饲喂动物时,应先切碎后再喂;豆饼、花生饼等饼粕类饲料,应经水泡制后,按量给予,防止暴食;注意饲料保管,堆放马铃薯、甘薯、胡萝卜、萝卜、苹果、梨的地方,不能让牛、马、猪等家畜通过或放牧,防止骤然采食;全身麻醉手术后,在食管机能尚未完全恢复前,更应注意护理,以防食管阻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