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心包炎

3.1.2 心包炎

心包炎是指心包壁层和脏层的炎症。临床上以发热、心动过速、心浊音区扩大、出现心包摩擦音或心包击水音。病发展到后期,常有颈静脉怒张、胸腹下水肿、脉搏细弱、结膜发绀和呼吸困难为特征。按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种。心包炎常见于各种动物。

【病因】

心包炎主要病因感染和创伤。创伤性心包炎是指尖锐异物刺入心包或其他原因造成心包及心肌损伤,导致心包化脓腐败性炎症的疾病。牛采食如铁钉、铁丝、玻片等将尖锐物体摄入网胃内,在网胃收缩时,往往使尖锐物体刺破网胃和膈直穿心包和心脏引起创伤性心包炎。马属动物的创伤性心包炎由于胸骨和肋骨骨折,由骨断端损伤心包而引起。非创伤性心包炎多由某些传染病、败血症、毒血症等继发引起。

一般临床上以创伤性心包炎较为多见,所以本文主要介绍创伤性心包炎。

【发病机理】

异物刺入心包的同时细菌也侵入心包,致使心包局部发生充血、出血、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渗出液初期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后发展形成化脓性、腐败性、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在心包表面,使其变得粗糙不平,心脏收缩与舒张时,心包壁层和心外膜相互摩擦产生心包摩擦音。随着渗出液的增加,摩擦音减弱或消失。渗出物大量积聚,引起体积增大,心包扩张,从而产生心包击水音,心音减弱。内压增高,心脏的舒张受到限制。炎症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和细菌毒素吸收后,致发毒血症,引起体温升高。

【症状】

创伤性心包炎的症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网胃-腹膜炎症状,表现为运步小心谨慎、保持前高后低姿势,卧下和起立姿势反常,慢性前胃弛缓,反复发生轻度瘤胃臌气。在呼吸、努责、排粪及起卧过程中常出现磨牙或呻吟等症状。

2.第二阶段 心包炎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头下垂,肩胛部、肋头后方及肋肌常发生震颤。病初体温升高,多数呈稽留热,呼吸浅快,迫促,有时困难,呈腹式呼吸。心率增加,脉性初期充实,后期微弱不易感触,是本病的重要特征症状之一。听诊,病初由于有纤维性渗出故出现摩擦音,随着浆液渗出及气泡的产生,出现心包拍水音。叩诊浊音区增大,呈现鼓音或浊鼓音,后期可视黏膜发绀,患畜下颌间隙和垂皮及胸腹下发生水肿。病畜常因心脏衰竭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血液检查:病初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和酸性粒细胞减少,红细胞低于正常。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

【诊断】

根据心包摩擦音与拍水音,心区压痛反应,心区浊音扩大,颈脉怒张,垂皮水肿等症状等临床症状可做出诊断。必要时或采用特殊检查,如血液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心电图描记、心包穿刺等进行综合考虑。

【治疗】

本病主要采用心包穿刺法或手术疗法。手术进行越早越好,并配合应用抗生素抗菌疗法,但严重腹侧水肿和明显心衰的动物不宜手术。

心包穿刺法,即以10~20号的20 cm长针头,在左侧4~6肋间与肩胛关节水平线相交点做心包穿刺术,放出脓汁,并注入100万~200万IU青霉素,1~2 g链霉素和10万~20万IU的消化胃蛋白酶的混合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