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分娩影响因素
分娩过程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产力、产道及胎儿与产道的关系,也就是母体与胎儿两个方面的因素。如果这3个因素均正常,能够互相适应,分娩就顺利,否则可能造成难产。
【产力】
将胎儿从子宫中排出的力量,称为产力。它是由子宫肌、腹肌和膈肌节律性收缩共同构成的。子宫肌的收缩称为阵缩,是分娩过程中的主要动力。腹肌和膈肌的收缩称为努责,它在分娩的第二期中与子宫收缩协同,阵缩与努责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分娩过程。
子宫的收缩由子宫底部开始,向子宫方向进行,收缩呈节律性活动。起初子宫平滑肌收缩时间短,力量不强,节律运动不规则,随着产程的推进,收缩逐渐加强,呈现规律性运动。在每次收缩间歇时,子宫肌收缩暂停,但子宫角没有恢复到阵缩以前的大小。努责是动物的腹痛和分娩反射引起的,随着分娩的延续,母畜的呼吸肌和腹壁肌协同收缩,共同增大腹压,将胎儿从母体腹底抬升,与阵缩作用共同完成胎儿的娩出。
【产道】
产道是分娩时胎儿产出的必经之道,分为软产道和硬产道。
1.软产道 是指由子宫颈、阴道、前庭及阴门这些软组织构成的管道。子宫颈是子宫的门户,妊娠时紧闭;分娩之前开始变得松弛、柔软;分娩时能够扩张很大,以适应胎儿的通过。分娩之前及分娩时,阴道、前庭、阴门也相应地变得松弛、柔软、能够扩张。
子宫颈在开口初期,开张的速度缓慢,以后较快。子宫的收缩也使含有胎水的胎囊向变软了的子宫颈发生压迫,促进它扩张。至开口期末,子宫颈开放很大。
2.硬产道 又称骨盆。母畜骨盆的特点是入口大而圆,倾斜度大,耻骨前缘薄;坐骨上棘低,荐坐韧带宽,骨盆腔的横径大;骨盆底前部凹,后部平坦宽敞;坐骨弓宽,因而出口大。胎儿通过骨盆腔时所走的线路称骨盆轴,它是一条假想的线,通过骨盆入口荐耻径、骨盆垂直径及出口上下径3条线的中点,线上的任何一点距骨盆壁内面各对称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骨盆轴越短、越直胎儿就越易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