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溃疡

7.3.2 溃疡

皮肤(或黏膜)上经久不愈合的病理性肉芽创称溃疡。溃疡与一般创口不同之点是愈合迟缓,上皮和瘢痕组织形成不良。

【病因】

溃疡创内有坏死组织、污染的缝线、弹片等异物;机械性、温热性及化学性等因素的多次反复刺激;患部血液供应不足或神经营养性障碍;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或患肿瘤疾病;继发于慢性贫血、中毒、败血症、淋巴管症、鼻疽和坏死杆菌病等。

【症状及诊断】

临床上常见的有下述7种溃疡。

1.单纯性溃疡 多见于经久不愈的创伤。溃疡表面被覆有蔷薇红色、颗粒均匀的健康肉芽组织,但创缘上皮生长不良,呈淡红或淡紫色。溃疡周围肿胀,但疼痛轻微。

2.炎性溃疡 多见于局部感染,创内引流不畅时。溃疡面上肉芽组织呈鲜红色,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周围肿胀、触之有疼。炎症加剧时,肉芽易坏死,脓汁稀薄,溃疡面积扩大。

3.坏疽性溃疡 多见于冻伤、坏疽和坏死杆菌病时。特征是局部组织呈进行性坏死,溃疡面上被覆有软化污秽的组织分解产物,呈恶臭腐败液状,常伴有全身症状。

4.蕈状溃疡 多发生在四肢下部。特征是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呈蕈状增殖,蓝紫色,柔软易出血,表现不平,被覆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周围呈炎性浸润,上皮生长非常迟缓。

5.胼胝性溃疡 多因不合理使用强刺激性药剂引起。溃疡周围皮肤硬化,边缘呈软骨样硬度,肉芽苍白、表面平滑无颗粒,过早形成疤痕,缺乏上皮。

6.无力性溃疡 多因体机衰弱、缺乏维生素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肉芽生长无力,表面颗粒小呈灰白色,上皮生长停止。

7.神经营养性溃疡 多见于神经损伤时。溃疡愈合非常缓慢,可拖延一年至数年。肉芽苍白或发绀见不到颗粒,分泌大量污灰色黏液脓性分泌物。边缘菲薄,无上皮生长,无痛。

【治疗】

首先要除去病因,才能达到良好疗效。及时处理创伤、合理用药、补充维生素,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选用鱼肝油、水杨酸软膏局部应用以刺激上皮生长,辅以普鲁卡因封闭疗法、红外线照射以刺激肉芽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