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治疗
2025年10月13日
8.1.6 治疗
治疗原则既要消除外源性因素、切断感染源,同时要及早预防和注意营养支持,充分调动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高畜体免疫力等。
1.局部治疗 治疗化脓灶的目的是使化脓感染局限化,减少组织坏死和毒素吸收。
(1)休息和患部制动。使病畜充分安静,以减少疼痛刺激和恢复病畜的体力。同时限制病畜活动,避免刺激患部,在进行细致的外科处理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包扎。
(2)外部用药。如鱼石脂软膏用于疖等较小的感染,50%硫酸镁溶液湿敷用于蜂窝织炎。
(3)物理疗法。用热敷或湿热敷外,微波及红外线治疗对急性局部感染灶的早期有较好疗效。
(4)手术治疗。包括脓肿切开术和感染病灶的切除。
2.全身治疗
(1)抗菌药物者。合理适当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外科感染的重要措施。葡萄球菌感染选用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SMZ-TMP),红霉素、麦迪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其他抗生素;溶血性链球菌首选青霉素,其他可选用红霉素等;大肠杆菌及其他肠道革兰氏阴性菌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等;绿脓杆菌首选药物哌拉西林,另外环丙沙星对绿脓杆菌亦有效。上述药物常与丁胺卡那霉素合用。
(2)给药方法。对轻症和较局限的感染,可肌内注射,但对严重感染应静脉给药。在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3~4 d,即可停药。但严重全身感染停药不能过早,以免感染复发。
3.支持治疗 病畜严重感染导致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及碳酸氢钠。化脓性感染易出现低钙血症,给予钙制剂。应用葡萄糖疗法可补充糖源以增强肝脏的解毒机能和改善循环。注意饲养管理,对病畜饲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和补给大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B、C)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对症疗法 根据病畜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如强心、利尿、解毒、解热、镇痛及改善胃肠道的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