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牛血红蛋白尿病

4.3.3 牛血红蛋白尿病

牛血红蛋白尿病是由于缺磷所导致的营养代谢病,又称牛地方性血尿。临床特征为急性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尿、低磷酸盐血症,发病率低,呈散发,但病死率可达30%。3~6胎次(5~8岁)的高产奶牛,产后2~4周多发,肉牛和3岁以下奶牛很少发病,而水牛时有发生,症状较奶牛轻微。

【病因及发病机理】

1.长期大量饲喂低磷日粮是主要病因 产量高的奶牛对磷的需要量大,加上气候干旱易导致饲料缺磷,有些是地方性土壤缺磷等,造成发病。磷的缺乏使红细胞的无氧糖酵解不能正常进行,产生的三磷酸腺苷(ATP)减少,而三磷酸腺苷可维持红细胞膜正常的生理功能。磷缺乏时,红细胞膜变脆,细胞变圆,严重时发生溶血,排血红蛋白尿。水牛血红蛋白尿与泌乳关系不密切,主要是缺磷造成,干旱和寒冷可能是重要的诱因。

2.采食油菜、甜菜渣、萝卜、甘蓝等含磷低并含有皂苷类物质多的饲料,可造成溶血。铜的缺乏也是一个诱因。

【症状】

突然排出淡红色的尿液是主要特征,2~3 d内尿色逐渐加深,呈暗红或棕褐色。短时间内伴发黄疸、奶量下降,排尿次数增加,尿量增多。心搏动增强,可能有贫血性杂音,颈静脉怒张和波动。粪便干硬,有的拉稀。最后全身衰弱、卧地不起。若能耐过3~5d,则可恢复,但身体末梢部位(耳尖、趾、尾尖和乳头等)会发生坏死。

【诊断】

(1)发病的季节性(寒冷冬季)、地区性,发病牛的年龄及生理阶段。

(2)临床特征是排红色尿液(血红蛋白尿)和贫血。红色尿液也见于血尿,注意鉴别:血红蛋白尿的特点是尿潜血阳性,但尿沉渣检查不见红细胞;血尿镜检可见红细胞。

(3)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值均低,红细胞大小不一。血清无机磷明显降低。

(4)鉴别诊断(表4.1)

表4.1 几种血红蛋白尿病鉴别要点

【防治】

治疗牛血红蛋白尿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快补磷,可通过静脉注射和饲料补磷相结合的方式;输液补充血容量。

(1)静脉注射20%磷酸二氢钠(NaH2PO4),一次300~500 mL,1~2次/d。一般在用药1~2次后红尿消失。结合皮下注射磷酸二氢钠,能较长时间维持有效血磷浓度,剂量也和静注相同。但切勿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

(2)补充富磷饲料,如麸皮、米糠、骨粉、花生饼等。骨粉120~180 g,每日2~3次,连续饲喂5~7 d。结合静脉注射磷酸二氢钠,则可加速痊愈。

(3)对贫血严重的病牛可输血,并补充维生素A和复合维生素,以促进造血功能。

(4)预防措施保证饲料的全价,在冬、春季节,可每天给牛补喂麸皮500~1000 g或50 g骨粉。含磷低的饲料如萝卜、甘蓝等不应超过5~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