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棉籽饼中毒

5.2.1 棉籽饼中毒

棉籽饼中毒是因长期连续饲喂或过量饲喂生棉籽饼,致使动物摄入过量的棉酚而引起的畜禽中毒。临床特征为出血性胃肠炎、水肿、神经紊乱、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等。

【病因】

棉籽饼是棉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磷,是一种廉价的蛋白质饲料。但是生棉籽饼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其中棉酚色素含量较多,长期过量饲喂生棉籽饼常易引起动物中毒。特别是在冬季缺乏饲草、饲料的情况下,牛采食了大量的棉籽、棉籽饼或棉壳极易发生中毒。当棉籽饼发霉、腐烂时,毒性更大。此外,在棉花的茎、叶以及棉籽皮中也含棉酚。

单胃动物、妊娠母畜、犊牛和家禽等对棉酚色素比较敏感,成年牛耐受性强。犊牛因吮吸饲喂棉籽饼的母乳而中毒。日粮中钙和维生素缺乏时,也能促使本病发生。

【致病机理】

有毒棉酚称游离棉酚,榨油时通过加热或发酵,游离棉酚可与棉籽中的蛋白质结合成为比较稳定的结合棉酚,不能被机体消化吸收,毒性大大降低。棉酚的毒性并不高,但长期少量摄入,会因蓄积而导致慢性中毒。游离棉酚的毒性作用主要有:

(1)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胃肠炎;损伤心脏导致心力衰竭,引起肺水肿;增强血管通透性,导致体腔积液;牛在慢性棉酚中毒时易发尿石症,可能与泌尿器官上皮损伤有关。

(2)棉酚与铁离子结合,干扰血红蛋白合成,造成缺铁性贫血。

(3)破坏公畜生精能力,导致繁殖力降低或不育。

(4)导致维生素A缺乏,发生夜盲症。

棉籽饼中还含有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环丙烯脂肪酸,对禽蛋品质有影响。环丙烯脂肪酸能使卵黄膜通透性升高,铁离子透过卵黄膜,进入蛋清中并与蛋清蛋白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蛋清变为桃红色。还能使蛋黄硬度增高。

【症状】

1.牛 饲喂棉籽饼10~30 d后发病。先表现瘤胃积食、瓣胃和真胃阻塞等症状。顽固性腹泻,排黑色粪便,先便秘后腹泻,消瘦,继而四肢下部、眼睑、下颌、垂皮等处水肿。尿频,尿呈红色、暗红或酱红色,结膜发绀,心力衰竭,多死亡。多伴发视力障碍。公牛往往发生尿结石。

2.猪 呕吐,兴奋,呼吸困难,有时出现皮疹,精神沉郁,低头拱腰,走路摇晃,呼吸迫促。

3.鸡 采食少,消瘦。腿无力,头颈扭曲、转圈。蛋黄深褐色,蛋清粉红色,煮后蛋黄变硬,形成“海绵蛋”。

【诊断】

(1)长期或大量饲喂棉籽饼的病史。

(2)顽固性胃肠炎、水肿、排血尿、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

(3)棉酚的定性检验 取棉籽饼粉少许,研成细末,加硫酸数滴,振荡1~2 min,若显深胭脂红色,将其煮1~1.5 h,红色消失表明含有棉酚。

【治疗】

原则是去除病因,排除毒物,脱水利尿,防止继发感染。

(1)停喂棉籽饼,改喂其他蛋白质饲料或补充维生素A等多种维生素。

(2)破坏毒物,加速排除。用0.1%高锰酸钾或3%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用硫酸亚铁,马、牛7~15 g,猪、羊3~5 g,加水1次内服。

(3)解毒、制止渗出,增强心脏功能。牛用25%葡萄糖液500~1000 mL,10%安钠咖20 mL,10%氯化钙100 mL,一次静脉注射,配合维生素A、D、C等效果更好。

(4)胃肠炎严重时,抗菌消炎,保护胃肠黏膜。内服磺胺脒,牛30~40 g,猪5~10g。还可内服面糊(面粉250 g,开水冲成稀糊状)、藕粉等,保护胃肠黏膜,1日2次。

【预防】

1.控制日粮中棉籽饼的含量 牛不超过1~1.5 kg/d,猪少于0.5 kg/d,孕畜、幼畜及种鸡不用。

2.脱毒处理

①将棉籽饼粉碎蒸煮或热炒1 h,可使游离棉酚大大减少。

②化学法:用0.1%~0.2%硫酸亚铁浸泡24 h,清水冲洗干净后再喂。

3.调整饲料 饲喂棉籽饼时,要注意蛋白质、钙、维生素A、维生素D的补充,营养全面的动物不易发生棉酚中毒。棉籽饼最好与豆饼、鱼粉等其他蛋白饲料配合应用,以免中毒。反刍动物应搭配豆科干草或其他优良饲料或青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