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 氟中毒

5.6.4 氟中毒

无机氟化物中毒简称氟中毒,是指动物摄入含无机氟化物过多的饲料或饮水或吸入含氟气体而引起的中毒病。临床上以慢性中毒多见。慢性氟中毒又称氟病,以骨、牙齿病变为特征,常呈地方性群发,主要见于犊牛、奶牛、羊。

【病因】

急性氟中毒可因动物一次食入大量氟化物中毒,慢性氟中毒是动物长期连续摄入少量氟而在体内蓄积造成的,具体原因有:

1.地方性高氟 如磷矿地区、温泉附近、干旱及荒漠地区,土壤及牧草、饮水含氟量较高,可达到中毒水平。

2.工业氟污染 利用含氟矿石作为原料或催化剂的工厂(磷肥厂、钢铁厂、氟化物厂等),排放含氟废气与粉尘污染周围空气、土壤、牧草及地表水,危害较大。

3.长期用未经脱氟处理的磷酸氢钙作畜禽的矿物质饲料,也可引起氟病。也有乳牛因饲喂大量过磷酸盐或用大量氟化钠给猪驱虫引起的急性无机氟中毒。

【发病机理】

氟是动物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促进牙齿和骨骼的钙化。但摄入过量氟化物会损害骨骼和牙齿,呈现低血钙、氟斑牙和氟骨症等。

过量氟与血清钙结合,形成氟化钙,使骨盐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变成更加坚硬且不易溶解的氟磷灰石结晶,骨质硬化。同时氟影响骨基质胶原,使骨盐沉积减少,骨质疏松,易于骨折。氟主要损害发育期的恒牙,损害牙釉质、牙本质及牙骨质。大量氟及其化合物若直接与呼吸道和皮肤接触,会产生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症状】

1.急性中毒 多在食入过量氟化物半小时后出现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厌食、流涎、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肌肉震颤、阵发性强直痉挛,虚脱而死。

2.慢性中毒 主要变化在牙齿和骨骼。

(1)牙齿损伤是本病早期特点之一。切齿釉质失去光泽,有黄褐色条纹,即氟斑牙,并形成凹痕。臼齿磨损严重。

(2)骨变形。肋骨与肋软骨接合部形成大的骨赘,腕关节肿大,异常坚硬。颌骨显著肿大,形成所谓“河马头”。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硬化,关节僵硬,跛行。严重的病例脊柱和四肢僵硬,腰椎及骨盆变形,且随年龄的增长而病情加重。

(3)病畜异嗜,生长发育不良。

【诊断】

急性氟中毒常突然发生,可结合症状和病史综合分析。慢性中毒病畜有对称性斑釉齿,牙齿过度磨损,磨灭不齐;长期、逐渐严重的跛行,下颌骨、肋骨变粗变形,有骨赘等均具有诊断意义。氟斑是骨营养不良和氟中毒的主要鉴别依据。

【防治】

急性氟中毒可内服30~50 g硫酸铅,或1%~2%的氯化钙,以便形成难溶的氟化钙而排出体外,再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降低神经的敏感性,并配合维生素D、B1、C等治疗。慢性氟中毒一般用治疗骨营养不良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补给钙剂,在饲料中添加骨粉。

本病的预防首先要停止摄入高氟牧草或饮水,移至安全牧区放牧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并给予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及矿物质添加剂。修整牙齿。对补饲的磷酸盐应该脱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