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贫血
贫血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产生以运氧能力降低、血容量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心率加快,心搏增强,肌肉无力等各种症状。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按其原因可分为:出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4类。下面主要介绍仔猪营养性贫血。
【病因】
引起营养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是低蛋白血症,微量元素铁、铜、钴等缺乏症及维生素B12、叶酸、烟酸、硫胺素、核黄素等的缺乏症。仔猪出生时,体内的铁、铜等的储存极为有限,而母猪乳汁中含铁量较少,或者用不全价饲料饲养的母猪,特别是饲料中缺乏红细胞生成的原料(铁、铜、钴等),使仔猪在母畜体内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生成减弱。仔猪供料不足,或所补精饲料质量不佳,料中缺乏铁、铜、钴等,仔猪慢性消化道疾病,影响从乳汁及饲料中吸收营养,都可引起发病。
【发病机理】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储存的铁蛋白逐渐减少,而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铁均需维持在正常范围。随着机体储存铁的消耗,血清铁降低,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逐渐或完全缺乏,导致红细胞内脂类、蛋白质及糖类合成障碍以及成熟红细胞内部缺陷,使红细胞寿命缩短,容易在脾内破坏,从而引起血红蛋白减少,机体氧化还原过程遭到破坏,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更加重了贫血的发生。病畜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性疾病。
【症状】
本病发展缓慢,病初仔猪一般外表肥壮,但精神沉郁,呼吸增快,心搏增加,脉搏微弱,易于疲劳,仔猪出生8~9 d时出现贫血症状,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活力显著下降,吮乳能力下降。仔猪发生营养不良,机体衰弱,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影响生长发育。出现异食,有的病猪在腹下、颌下出现水肿,仔猪极度消瘦,消化障碍,出现周期性下痢及便秘。有的仔猪不消瘦,生长发育较快,经3~4周后在奔跑中突然死亡。
【诊断】
根据仔猪日龄、生活的环境条件、血红蛋白量显著减少、红细胞数量下降等临床特征不难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以补充铁剂,加强母畜饲养与管理并尽早给幼畜补铁为主,辅以其他治疗。
1.补充铁制剂 内服硫酸亚铁75~100 mg,或内服焦磷醇铁,300 mg/d,连用7d;也可用0.05%硫酸亚铁溶液及等量的0.1%硫酸铜溶液,5 mL/d,内服或涂于母猪乳头上。4~10日龄仔猪可后肢深部肌内注射葡聚糖铁钴注射液2 mL,重症隔2 d同剂量重复一次。
2.其他疗法 用健壮的马、牛或羊的抗凝血皮下或肌内注射,乳猪为2~3 mL/kg体重,2月龄以上的猪为1~2 mL/kg体重,3~5 d一次,2~3次为一疗程。也可用健猪抗凝血,0.2 mL/kg体重,肌内注射,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