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4 瘘

7.3.4 瘘

瘘和窦道一样,也是一种不易愈合的病理性管道,二者的共有特征是均有管口、管道、管壁,且管壁上附有上皮或肉芽组织,自管口不断排出分泌物或脓汁,长期不愈。窦道和瘘不同的地方是前者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从体表至深层组织,为一端开口。而后者是两端开口,使体腔与体表或使空腔器官互相交通,是两边开口。

【病因】

先天性瘘是由于胚胎发育畸形所致,如脐瘘、直肠-阴道瘘等。后天性瘘较为多见,多因损伤腺体和有腔器官所致。如胃瘘、肠瘘、颊瘘、腮腺瘘及乳腺瘘等。

【分类及症状】

1.分泌性瘘 其特征是经瘘的管道分泌腺体器官的分泌物(如唾液、乳汁)。常见于腮腺部及乳房创伤之后。如腮腺瘘,当采食时,有大量唾液从瘘口流出,经久的病例,瘘口很小,呈漏斗状,长期不愈。

2.排泄性瘘 其特征是经瘘的管道向外流出空腔器官的内容物,如食物、尿液、食糜和粪水等。多由创伤、手术而引起。小肠瘘常因严重脱水引起动物死亡。

【治疗】

1.腮腺瘘等分泌性瘘 对小部分腺体或细小的导管分枝损伤形成的瘘,可按一般创伤处理。腮腺总导管损伤所形成的瘘,可采用20%碘酊或10%硝酸银液灌注,或向瘘内滴入甘油数滴,然后撒布高锰酸钾粉少许,用棉球轻轻按摩,用其灼烧作用破坏瘘壁,造成急性炎症闭塞管道,待其逐渐愈合。一次不能愈合者可反复使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对腮腺瘘可先向管内用注射器在高压下灌注溶解的石蜡,之后装绷带压迫。亦可先注入5%~10%的甲醛溶液或20%的硝酸银溶液15~20 mL,数日后当腮腺已发生坏死时进行腮腺摘除术。

2.胃瘘、肠瘘等排泄性瘘 必须用手术疗法。用纱布堵塞瘘管口,扩大切开创口,剥离粘连的周围组织,找出通向空腔器官的切口,除去堵塞物,检查内口的状态,根据情况对内口进行修整手术、部分切除术或全部切除术,密闭缝合,修整周围组织,缝合。手术中一定要尽可能防止污染新创面,以争取第一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