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 胎膜
胎膜是胚胎的辅助器官,其容积很大,包围着胚胎,所以也称为胚胎外膜。胎儿就是通过胎膜上的胎盘从母体内吸取营养,又通过它将胎儿代谢产生的废物运走,并能进行酶和激素的合成,因此是维持胚胎发育并保护其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暂时性器官,产后即被摒弃。胎膜由卵黄囊、羊膜、尿膜、绒毛膜、脐带和胎盘构成(图11.1)。
图11.1 家畜胎膜模式图
(a)牛;(b)马;(c)猪;(d)犬
1—胎儿胎盘;2—尿膜绒毛膜;3—绒毛膜;4—尿膜羊膜;5—羊膜;6—羊膜绒毛膜7—羊膜囊;8—尿膜;9—尿膜囊;10—卵黄囊;11—脐带;12—坏死端
【卵黄囊】
在胚胎发育早期起着原始胎盘的作用,可从子宫中吸取营养,家畜的卵黄囊大,在永久胎盘发育时,它就退化。虽然它是一个暂时性结构,但在永久胎盘形成以前具有重要功能。当脐带形成后,卵黄囊萎缩并被包在脐带内。
【羊膜囊】
卵黄囊发育到一定程度以后,才开始出现羊膜囊,羊膜囊是一个外胚层囊,如同一个双层的袋,除脐带外,它将胎儿整个包围起来,囊内充盈羊水,胎儿悬浮其中,对胎儿起着机械性保护作用。羊水清澈透明、无色、黏稠,妊娠末期增多。其平均数量是:牛5000~6000 mL;绵羊350~700 mL;猪40~200 mL;犬和猫8~30 mL。羊水中含有电解质和盐分,整个妊娠期间其浓度很少变化;还含有胃蛋白酶、淀粉酶、蛋白质、激素等,并随着妊娠期的不同阶段而有变化。
【绒毛膜囊】
绒毛膜囊是胎膜的最外层,形状上与牛、羊、马和妊娠子宫同形,膜的表面有绒毛,绒毛在尿囊上增大,尿囊上的血管在尿膜-绒毛膜内层上构成血管网,从而为形成胎儿胎盘奠定了基础。
【尿膜囊】
尿膜是沿着脐带并靠近卵黄囊由后肠而来的一个外囊。它生长在绒毛膜囊之内,其内面是羊膜囊,尿膜囊则位于绒毛膜和羊膜之间。在发育的早期,尿膜囊通过密闭的脐尿管收贮尿液。大家畜于妊娠24~28 d尿膜囊就完全形成。尿囊液可能来自胎儿的尿液和尿膜上皮的分泌物,或是从子宫内吸收而来的。尿囊液起初清澈、透明、水样、琥珀色,含有白蛋白、果糖和尿素。妊娠末期尿囊液变动范围是:牛4000~15000 mL;绵羊和山羊500~1500 mL;猪100~200 mL;犬10~50 mL;猫3~15 mL。
【脐带】
脐带是由包着卵黄囊残迹的两个胎囊及卵黄管延伸发育而成,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纽带,其外膜的羊膜形成羊膜鞘,内含脐动脉、脐静脉、脐尿管、卵黄囊的遗迹和黏液组织。血管壁很厚,动脉弹性强,静脉弹性弱。牛、羊的脐带较短,脐血管为两条动脉和两条静脉,它们也互相缠绕,但很疏松,且静脉在脐孔内合为一条。
【胎盘】
胎盘通常是指尿膜-绒毛膜和子宫黏膜发生联系的一种暂时性的器官,由两部分组成。尿膜-绒毛膜的绒毛部分为胎儿胎盘,子宫黏膜部分为母体胎盘。胎儿的血管和子宫血管各自分布到自己的胎盘,但并不直接相通,仅彼此发生物质交换,保证胎儿发育的需要。胎盘是母体与胎儿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是母子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场所。
家畜胎盘按照形态可分为两个类型:弥散型胎盘、子叶型胎盘。
【胎盘屏障】
胎盘的屏障功能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阻止某些物质的运输,二是胎盘免疫屏障功能。前者是指将胎儿和母体血液循环分隔开的一些膜,这些膜使得胎盘摄取母体内的物质时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就是胎盘屏障作用。胎盘屏障的功能同胎盘类型有关,凡胎盘涉及的组织层次多,其屏障作用就大。通常情况下,细菌不能通过绒毛进入胎儿血液中,但某些病原体(如结核杆菌)在胎盘中引起病变而破坏了绒毛时,则可通过绒毛进入胎儿血中。母体血清中的抗体有的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这是新生仔畜生存和防御疾病所必需的。新生仔畜出生后一段时间内的抗病能力就是经胎盘传递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