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咽炎
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组织的炎症。以吞咽障碍,流涎为特征。各种家畜都可发生。
【病因】
原发性咽炎多因机械性、化学性及温热刺激引起的,如采食粗硬、过冷、过热的饲料或霉败的饲料;或受刺激性强的药物、强烈的烟雾、气体的刺激和损伤;受寒或过劳引起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防卫能力减弱,受条件性致病菌的侵害导致疾病发生。
继发性咽炎多继发于口炎、感冒、炭疽、口蹄疫、恶性卡他热、犬瘟热、猪瘟及维生素A缺乏等疾病。
【发病机理】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黏膜防卫机能减弱时,极易受到条件致病菌的侵害,导致咽黏膜及扁桃体炎症反应。在咽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咽部血液循环障碍,咽黏膜及其黏膜下组织呈现炎性浸润,扁桃体肿胀,咽部红、肿、热、痛和吞咽障碍,因而病畜头颈伸展,流涎,食糜及炎性渗出物从鼻孔逆出,甚至因会厌不能完全闭合而发生误咽,引起腐败性支气管炎或肺坏疽。当炎症波及喉时,引起咽喉炎,喉黏膜受到刺激而产生频频咳嗽。
【症状】
病畜表现采食、咀嚼缓慢,吞咽困难,头颈伸展,流涎。猪、犬、猫出现呕吐或干呕。炎症波及喉时,病畜咳嗽;触诊咽喉部,病畜敏感。咽部的黏膜、扁桃体红肿。出现化脓时,病畜咽痛拒食,高热,精神沉郁,脉率增快,呼吸急促,鼻孔流出脓性鼻液。咽部黏膜肿胀、充血,有黄白色脓点和较大的黄白色突起。血液检查:白细胞数增多,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核型左移。
【诊断】
根据病畜头颈伸展、流涎、吞咽障碍以及咽部视诊的特征病理变化明显,可作出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抗菌消炎。
1.加强护理 停喂粗硬饲料,草食动物多喂多汁易消化饲料;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可给予稀粥、牛奶等,多给饮水。对于咽痛拒食的动物,应及时补糖输液。
2.抗菌消炎 可选用青霉素与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等联合应用。适时应用解热止痛剂,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并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用0.25%普鲁卡因溶液(牛50 mL,猪20 mL)与青霉素(牛100万IU,猪40万IU)进行咽部封闭治疗。
3.局部处理 病初,咽喉部先冷敷,后热敷,每日3~4次,每次20~30 min。用复方醋酸铅膏剂(醋酸铅10 g,明矾5 g,薄荷脑1 g,白陶土80 g)外敷。小动物可用碘酊甘油涂布咽黏膜或用碘片0.6 g,碘化钾1.2 g,薄荷油0.25 mL,甘油30 mL制成擦剂,直接涂抹于咽黏膜。
【预防】
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防止咽黏膜损伤,搞好圈舍卫生,防止受寒、感冒、过劳,增强防卫机能;及时治疗咽部邻近器官炎症,以防炎症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