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应变性胃肠溃疡

6.1.2 应变性胃肠溃疡

应变性胃肠溃疡主要发生于牛和猪,病畜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亚临床型。但是,也有些病例,表现为胃肠运动功能异常、消化不良、腹部疼痛、便秘或下痢,甚至胃肠出血、排泄黑粪的综合征。其他动物也可发生,不多见。春、秋两季较为常见。

【病因】

本病与饲养管理有关。如更换饲料、免疫注射、中毒和感染,以及畜舍狭小、过于拥挤,误食有毒物质、劳役过度,或环境卫生不良,或受到异常的声、光、色的刺激和影响,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应激反应在本病的发生上,特别是对牛、猪和鸡的作用和危害,更是不可忽视。

【发病机理】

家畜应变性胃肠溃疡的发生及其病理演变过程,是由以上原因致使内源性前列腺素(PG)缺乏,其发生机理:

(1)胃酸分泌旺盛,超过胃、十二指肠黏膜所能耐受的水平。

(2)胃黏液分泌降低,十二指肠液反流减少,对胃酸中和以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

(3)胃排除异常,胃窦部食糜滞积、膨胀,促进胃泌素的分泌。

(4)胃及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收缩,循环血量减少,从而促进胃液中盐酸和蛋白酶消化黏膜组织作用,导致溃疡的发生和发展。

【症状】

应变性胃肠溃疡通常以消化性溃疡病为主,临床病症比较轻微,多与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互相掩映,不易区别。

病情较为急剧的病例,病畜表现呕吐、肚腹疼痛、排黑色粪便(血便),显示出胃肠溃疡病症。马呈现间歇性疝痛,便秘或下痢,粪便潜血反应呈阳性。牛营养不良,贫血,黄疸,慢性瘤胃鼓胀,便秘,排泄黑色粪便。猪的病症缓和或呈现亚临床症状,精神沉郁,体质虚弱,消化不良,有时吐血,或呕吐,磨牙,便秘,粪中含有血液时呈黑色。有的病例,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病理变化】

剖解病畜,病变常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起始部,局部黏膜自体消化,形成溃疡。猪常在胃小弯和胃窦部有散在圆形溃疡或消化性溃疡黏膜血管被侵蚀,甚至形成穿孔和邻近器官粘连,牛多数在幽门窦和胃底部黏膜皱襞上形成溃疡。

【诊断】

本病呈现亚临床症状,往往不易确诊。出现重剧性病例,腹壁紧张,腹痛,粪便含血液,呈酱油色才易诊断。应注意与其他胃肠道出血性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本病以减少抗原性因素的刺激,抗菌消炎,调节胃肠机能为治疗原则。

首先清理胃肠,可用油类泻剂轻泻;然后采取健胃,助消化疗法,选用人工盐、食母生;保护黏膜溃疡不受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作用,可用合成硅酸铝、次硝酸铋;胃肠溃疡出血时,应用鞣酸蛋白、维生素K以及刚果红(茶红)等药物进行治疗。为了消除变应性反应,可选用苯海拉明,或扑尔敏等抗组胺药物,为了防止感染,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预防】

本病的预防,在于平时避免各种变应抗原性物质对机体的影响和刺激,引起变应性反应,防止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