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皱胃阻塞
皱胃阻塞是由于迷走神经调节机能紊乱或受损,导致皱胃弛缓,内容物滞留,胃壁扩张而形成阻塞。临床上以严重消化机能障碍,瘤胃积液,脱水和自体中毒为特征。本病常见于黄牛、水牛和奶牛。
【病因】
原发性皱胃阻塞是由于冬春缺乏青绿饲料,长期饲喂谷草、麦秸、玉米稿秆等粗硬且种类单一的饲料;或者饲草铡碎及添加磨碎的谷物精料;或饲养失调,饮水不足;或舔食破布、塑料薄膜甚至食入胎盘等异物,均可发生皱胃阻塞。临床上牛采食过量酒糟也可发生此病。
继发性皱胃阻塞多继发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皱胃溃疡、皱胃炎,小肠秘结等疾病。
【发病机理】
上述各种饲养管理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反射性地引起幽门痉挛、皱胃壁弛缓和扩张,或者因皱胃炎、皱胃溃疡、幽门部狭窄、胃肠道运动障碍,胃内容物积滞于皱胃内,形成阻塞。由于皱胃阻塞,氯离子和氯化物不断被分泌进入皱胃,致使皱胃弛缓、碱中毒和低氯血症。由于液体不能通过皱胃进入小肠而被吸收,因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脱水。皱胃中钾离子聚集导致低钾血症。
【症状】
病初,呈现前胃弛缓症状,食欲、反刍减退,鼻镜干裂,便秘。随着病情发展,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蠕动音减弱,瓣胃音低沉,腹围显著增大,瘤胃内容物充满或积有大量液体,常呈现排粪姿势,排出少量糊状、棕褐色的恶臭粪便,混有黏液或紫黑色血丝和血凝块;尿量少、黄而浓稠,具有强烈的臭味。肋骨弓的后下方皱胃区作冲击式触诊,则病牛有躲闪、蹴踢或抵角等敏感表现;听诊同时手指轻轻叩击左侧倒数第1~5肋骨或右侧倒数第1、2肋骨,即可听到类似叩击钢管的金属音。直肠检查:直肠内有少量粪便和成团的黏液,混有坏死黏膜组织。实验室检查:皱胃液pH值为1~4;瘤胃液pH值多为7~9,病的末期,病牛精神极度沉郁,虚弱,皮肤弹性减退,鼻镜干燥,眼窝凹陷;结膜发绀,舌面皱缩,血液黏稠,心率100次/min以上,呈现严重的脱水和自体中毒症状。
【诊断】
根据右腹部皱胃区膨隆,结合叩诊与肋骨弓进行听诊,呈现类似叩击钢管的金属音。皱胃穿刺测定其内容物的pH值为1~4,即可确诊。但须与前胃疾病、皱胃变位、肠变位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是促进皱胃内容物排除,防腐止酵,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
1.排除皱胃内容物,防腐止酵 可用硫酸钠300~400 g、液体石蜡(或植物油)500~1000 mL、鱼石脂20 g、酒精50 mL、常水6~10 L内服。皱胃注射25%硫酸钠溶液500~1000 mL,液体石蜡500~1000 mL,乳酸8~15 mL或皱胃注射生理盐水1500~2000 mL。
2.兴奋胃肠机能,强心,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 在病程中,可应用10%氯化钠溶液200~300 mL,20%安钠咖溶液10 mL,静脉注射。当发生自体中毒时,发生脱水时,应根据脱水程度和性质进行输液,通常应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4000 mL,20%安钠咖注射液10 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30~4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40~120 mL,静脉注射。用10%维生素C注射液30 mL,肌内注射。此外可适当地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3.中兽医疗法 以宽中理气,通便下泻为主。早期病例可用加味大承气汤,或大黄、郁李仁各120 g,牡丹皮、川栋子、桃仁、白芍、蒲公英、二花各100 g,当归160 g,一次煎服,连服3~4剂。如积食过多,可加川朴80 g,枳实140 g,莱菔子140 g,生姜150 g。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按合理的日粮饲喂,注意粗饲料和精饲料的调配,清除饲料中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