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3.4 生产瘫痪

任务13.4 生产瘫痪

学习目标

1.会诊断生产瘫痪。

2.会治疗生产瘫痪。

3.能根据实际生产,通过预防,有效防治生产瘫痪。

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产后低血钙症,也称乳热症。是产后母畜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舌、咽、消化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和低血钙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营养良好的5~9岁的高产乳牛。也见于泌乳量高的乳山羊和母猪。犬、猫也可发生。此病多发生于产后12~72h。治愈的母牛在下次分娩时还可再度发病。

【病因】

(1)产后母畜发生急性的钙代谢调节障碍,与本病的发生最为密切。产后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导致血钙浓度急剧下降,病牛丧失的钙量超过了它能从肠道吸收和骨骼动用的数量总和,就会发病。

(2)有人认为,生产瘫痪是由于大脑皮质一时性贫血、缺氧所致的一种神经性疾病,分娩后血液大量进入乳腺是引起脑贫血、缺氧,出现肌肉无力、知觉丧失、瘫痪等症状,与生产瘫痪的症状有类似之处。

【症状】

1.牛 发生生产瘫痪时,表现的症状不尽相同,可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种。

(1)典型性。生产瘫痪表现突然发病,初期通常是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后肢交替踏脚,后躯摇摆,站立不稳,四肢(有时其他部分)肌肉震颤。有些病例,开始时表现短暂的不安,出现惊慌、哞叫、凶暴、目光凝视等兴奋和过敏症状。

初期症状发生不久(多为1~2 h),病畜即表现出本病的瘫痪症状。后肢开始瘫痪,不能站立,随之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病牛昏睡,眼睑反射微弱或消失,眼球干燥,瞳孔散大,对光线刺激无反应,皮肤对疼痛刺激无反应。肛门松弛,反射消失。心音减弱,节律加快,每分钟达80~120次;脉搏微弱,难以触摸。由于咽喉麻痹,口内唾液积聚,舌头外垂,呼吸带音。

病牛卧下时呈现一种特征姿势(图13.3),取伏卧,四肢屈于躯干之下,头向后弯至胸部一侧。随着病程的进展,体温逐渐下降,最低可降至35~36℃。临死时呈昏迷状态。

图13.3 牛生产瘫痪姿势

(a)非典型生产瘫痪姿势;(b)典型生产瘫痪姿势

(2)非典型。生产瘫痪临床上较多见,其症状除瘫痪外,特征是头颈姿势很不自然,头颈至甲部呈一轻度的S形弯曲。病牛精神极度沉郁,但不昏睡。食欲废绝,各种反射减弱,但不完全消失,病牛有时能勉强站立,但站立不住,且行动困难,步态摇摆。体温一般正常。

2.奶山羊 泌乳早期容易发生本病。多发生于产后1~3 d内,有时昏睡不起,心跳快而弱,呼吸增快,鼻腔内有黏性分泌物积聚,常发生便秘等呈非典型症状。

3.猪 产后数小时开始发病,产后2~5d为多发期。轻者病例行走时后躯摇摆,站立困难,常伏卧。随病情加重,病猪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躺卧昏睡,一切反射减弱或消失。

4.犬 又称为泌乳期惊厥或产后癫痫。发生于小型母犬,分娩后6~30 d多发。病犬表现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呼吸急促,心悸亢进,站立不稳,运动失调,兴奋,对外界刺激敏感,继而全身痉挛,眼球震颤,结膜潮红。瞳孔散大,口吐白沫。患犬会反复抽搐,呈现角弓反张姿势。

【治疗】

牛患生产瘫痪病进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50%~60%的病畜在12~18 h以内死亡,如果治疗及时而正确,以上的病牛可以痊愈或好转。因此,治疗越早痊愈越快。

1.补钙 治疗生产瘫痪的基本疗法是静脉注射钙制剂,常用的是静脉注射20%~25%葡萄糖酸钙溶液500 mL。注射后6~12h病牛如无反应,可重复注射,最多不能超过3次。第2次治疗时可同时注入等量的40%葡萄糖溶液、15%磷酸钠溶液200 mL及15%硫酸镁溶液200 mL。

猪、羊生产瘫痪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50~100 mL,也可配合注射维丁胶性钙进行治疗。犬、猫生产瘫痪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30 mL,混于10%葡萄糖溶液100 mL,缓慢静注。

2.乳房送风疗法 即用乳房送风器(图13.4)或连续注射器,通过插入的乳头导管将空气打入每个乳房,输入量以乳房的皮肤紧张、乳腺基部的边缘清楚并且变厚、轻敲乳房时产生鼓音为准。输入后可用手指轻轻捻转乳头肌,并用纱布条扎住乳头,以防溢出,过1~2 h后解除。大多数病例,打入空气约半小时后即能痊愈。

图13.4 乳房送风器

3.对症治疗 如注射强心剂,穿刺治疗瘤胃臌气及其他辅助疗法。严禁口服投药。

【预防】

母畜在临产前后增加钙的饲喂量或者静注钙剂。调整钙磷比例保持在(1∶1)~(1.5∶1),激活甲状旁腺的机能,从而提高吸收钙和动用钙的能力。为此可以增加谷物饲料,减少豆科饲料。提高机体抵抗力,产后不要立即挤奶,产后3 d内不要将初乳挤得太净,对预防本病都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