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瘤胃臌气

1.2.3 瘤胃臌气

瘤胃臌气是因反刍动物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急剧膨胀,膈与胸腔脏器受压迫,呼吸与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发生窒息现象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腹围增大,腹痛,血液循环障碍及呼吸困难为特征。瘤胃臌气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臌气;按病的性质为分泡沫性和非泡沫性臌气。本病多发生牛和绵羊,山羊少见。夏季放牧的牛羊,偶有成群发生瘤胃臌气的情况。

【病因】

原发性瘤胃臌气是由于反刍动物采食大量容易发酵的饲草、饲料后引起的。泡沫性瘤胃臌气是由于反刍动物采食了大量新鲜的豌豆蔓叶、苕子蔓叶、花生蔓叶、苜蓿、红三叶、紫云英等含蛋白质、皂苷、果胶等物质的豆科牧草或者喂饲较多量的谷物性饲料所致。非泡沫性瘤胃臌气主要是采食幼嫩多汁的青草、沼泽地区的水草等或采食堆积发热的青草、霉败饲草,或者经雨淋、水浸渍、霜冻的饲料、品质不良的青贮饲料等而引起。

继发性瘤胃臌气常继发于食道阻塞、食管痉挛、前胃弛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等疾病。

【发病机理】

健康的反刍动物的瘤胃内容物,在发酵和消化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等,能通过嗳气排出,也有一部分被胃肠吸收,因而使产气和排气之间保持相对平衡,而不发生臌气。如果瘤胃内迅速产生大量气体,超过了正常的排气机能,超量的气体既不能通过嗳气排出,又不能通过胃肠吸收,因而导致瘤胃的急剧扩张和鼓胀。特别是采食了大量含有植物蛋白、皂苷和果胶等黏性物质的饲料或豆科植物中的紫云英、小麦麸、玉米麸、粉状谷物等料时,产生的气泡与食糜混合,不易上升而形成大量的泡沫,阻塞贲门,妨碍嗳气,迅速导致泡沫性臌气的发生和发展。在瘤胃臌气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瘤胃过度臌气和扩张,腹内压升高,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气体代谢障碍,病情急剧发展和恶化。并因瘤胃内容物发酵、腐败产物的刺激,瘤胃壁痉挛性收缩,引起疼痛不安。病的末期,瘤胃壁紧张力完全消失乃至麻痹,气体排除更加困难,最终导致窒息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症状】

急性瘤胃臌气,常在采食不久发病,病畜腹部迅速膨大,左肷窝明显突起,严重者高过背中线(图1.1)。腹壁紧张而有弹性,叩诊呈鼓音;瘤胃蠕动音初期增强,常伴发金属音,后减弱或消失。病畜表现不安,回顾腹部,发出吭声。反刍和嗳气停止,食欲废绝,呼吸急促甚至头颈伸展,张口呼吸,呼吸数增至60次/min以上;脉搏增数,可达100次/min以上,心悸。病的后期,心力衰竭,血液循环障碍,静脉怒张,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站立不稳,步态蹒跚甚至突然倒地,痉挛、抽搐,因窒息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慢性瘤胃臌气,多为继发性因素。常为间歇性反复发作。经治疗虽能暂时消除臌气,但极易复发。

图1.1 左肷部明显膨胀

【诊断】

本病多因采食易发酵饲料后而发病的病史和病情急剧,肚腹迅速膨胀,血液循环障碍,呼吸极度困难,容易确诊。在临床实践中尚需同前胃弛缓、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腹膜炎、食道梗塞等疾病,予以论证和鉴别。

【治疗】

本病的治疗以排除瘤胃气体,制止发酵,消除泡沫和恢复瘤胃运动机能为治疗原则。

1.排除瘤胃气体 病情轻的病例,使病畜立于斜坡上,保持前高后低姿势,不断牵引其舌或在木棒上涂煤油或菜油后给病畜衔在口内,同时按摩瘤胃,促进气体排出。急性瘤胃膨气,应迅速排除瘤胃内的气体,可使用胃管插入胃内排气,或使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穿刺部位为左侧髋结节与最后肋骨边线的中点,或选用瘤胃隆起最高点穿刺,放气后从套管针筒内注入0.25%普鲁卡用液50~100 mL,青霉素400 mL。

2.制止发酵 为了制止发酵,可内服止酵剂,如鱼石脂15~30g,酒精100 mL,或松节油30~40 mL,来苏尔15~30 mL(牛)等内服。

3.消除泡沫 泡沫性膨气以灭沫为目的,宜采用表面活性药物,如二甲基硅油(牛2~2.5 g,羊0.5~1 g)内服,也可用松节油30~40 mL(羊3~10 mL),液体石蜡500~1000 mL(羊30~100 mL),常水适量,一次内服,或者用菜籽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亦可)300~500 mL(羊30~50 mL),温水500~1000 mL(羊50~100 mL)制成油乳剂,一次内服,都具有消除泡沫的功能。当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应立即施行瘤胃切开术,取出其内容物。

4.恢复胃肠运动 排除胃内容物,可用盐类或油类泻剂。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或新斯的明,促进瘤胃蠕动,有利于反刍和嗳气。此外调节瘤胃内容物pH,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瘤胃。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全身机能状态,及时强心补液,增进治疗效果。

慢性瘤胃臌气多为继发性瘤胃臌气,除应用急性瘤胃臌气的疗法,缓解鼓胀症状外,必须治疗原发病。

5.中兽医疗法 治以行气消胀,通便止痛为主。牛用消胀散:炒莱菔子15 g,枳实、木香、青皮、小茴香各35 g,玉片17 g,二丑27 g,共为末,加清油300 mL,大蒜60 g(捣碎),水冲服。也可用木香顺气散:木香30 g,厚朴、陈皮各10 g,枳壳、藿香各20 g,乌药、小茴香、青果(去皮)、丁香各15 g,共为末,加清油300 mL,水冲服;针治:脾俞、百会、苏气、山根、耳尖、舌阴、顺气等穴。

【预防】

本病的预防要着重搞好饲养管理。舍饲转为放牧时,应限制放牧时间及采食量。不到雨后或有露水、下霜的草地上放牧。应避免饲喂霉败、易发酵的或磨细谷物制作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