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角膜炎

9.1.2 角膜炎

角膜炎是角膜组织发生炎症的总称,以角膜混浊,角膜周围形成新生血管或睫状体充血,眼前房内纤维素样物沉着,角膜溃疡、穿孔、留有角膜斑翳为特征。牛、犬较常见。

【病因】

最常见原因是外伤或异物进入眼内而引起。温热和化学性物质灼伤、细菌感染、营养失调及邻近组织病变的蔓延均可诱发此病。也可继发于一些传染病,如流感、牛恶性卡他热、牛红眼病(传染性角膜炎)、混睛虫、结膜炎、周期性眼炎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

【症状】

急性角膜炎除表现结膜炎症状外,还有角膜损伤、溃疡和混浊,角膜周围形成新生血管、充血、增生,视力减退。

1.慢性角膜炎 在角膜面上留下点状或线状的白斑及色素斑,有的呈不透明的白色瘢痕,称为角膜翳,造成不同程度视力障碍。

2.角膜浅层炎症 临床较常见,通常为角膜直接受到外来刺激造成的。角膜表面粗糙,侧面观之无镜状光泽,为灰白色混浊,有时在眼周围增生很多血管,呈树枝状侵入角膜表面,形成血管性角膜炎。

3.角膜深层炎症 多因眼内感染引起。一般症状与浅层炎症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角膜表面不粗糙,仍有镜状光泽,混浊部位在角膜深部,呈点状、棒状及云雾状,颜色为黑白色、乳白色、黄红色和绿色。角膜边缘及周围血管充血、增生,呈刷状,自角膜缘深入角膜内。严重时与虹膜发生粘连。

4.角膜化脓性炎 细菌感染时,角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黄色局限性混浊脓肿,脓肿周围有灰白色晕圈,轻者脓肿破溃形成溃疡,重者向内方穿孔,形成前房蓄脓,往往继发化脓性全眼球炎。

【诊断要点】

(1)羞明流泪,疼痛,眼睑闭合、肿胀。

(2)角膜周围血管增生、充血,角膜出现不同程度混浊。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炎症,促进吸收和消散。急性期的冲洗和用药与结膜炎的治疗大致相同。

首先用消毒药液冲洗(同结膜炎),然后用醋酸可的松或抗生素眼膏消炎。

为了促进角膜混浊的吸收,可向患眼吹入等份的甘汞和乳糖(白糖也可以);40%葡萄糖溶液或自家血点眼;1%~2%黄降汞眼膏涂于患眼内。每天静脉内注射5%碘化钾溶液20~40 mL,连用1周;或每天内服碘化钾5~10g,连用5~7d。疼痛剧烈时,可用10%颠茄软膏或5%狄奥宁软膏涂于患眼内。

可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作球结膜下或作患眼上、下眼睑皮下注射,对小动物外伤性角膜炎引起的角膜翳效果良好。

继发虹膜炎时,可用0.5%~1%阿托品点眼。当感染化脓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抗生素眼膏,同时配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