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肠痉挛

1.4.6 肠痉挛

肠痉挛又称肠痛、痉挛疝、卡他性肠痛、卡他性肠痉挛,是由于肠平滑肌受到异常刺激发生痉挛性收缩,并以明显的间歇性腹痛为特征的一种腹痛病。

【病因】

肠痉挛多因气温和湿度的剧烈变化、风雪侵袭、汗后淋雨、寒夜露宿、采食霜冻或发霉、腐败的草料等而引起。此外消化不良、胃肠的炎症、肠道溃疡或肠道内寄生虫及其毒素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内在致病因素。

【症状】

间歇性的腹痛是肠痉挛的特征。腹痛发作时,病畜表现前肢刨地,后肢踢腹,回顾腹部,起卧不安,卧地滚转,持续5~10 min后,便进入间歇期。在间歇期,病畜外观上似健畜,安静站立,有的尚能采食和饮水。但经过10~30 min,腹痛又发作,经5~10 min后又进入腹痛间歇期。

【治疗】

肠痉挛的治疗原则是解除肠痉挛,清肠止酵。

1.解痉镇痛 可皮下注射30%安乃近注射液20~40 mL或静脉注射安溴注射液50~100 mL;也可静脉注射5%水合氯醛酒精注射液100~200 mL。

2.清肠止酵 用人工盐300 g、鱼石脂15~20 g、酒精50 mL;或者用人工盐300 g、芳香氨醑30~60 mL、陈皮酊50~80 mL、水合氯醛8~15 g;也可用水合氯醛8 g、樟脑粉8 g、植物油(或液体石蜡)500 mL,加水溶解,内服。

3.中兽医以温中散寒、和血顺气为主 宜用橘皮散(青皮、陈皮、官桂、小茴香,白芷、当归、台乌各15 g,细辛6 g,元胡12 g,厚朴20 g,共研为末,加白酒60 mL),开水冲,候温灌服;针治三江、姜牙、耳尖等穴或电针关元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