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传染病诊断技术》简介
《牛羊传染病诊断技术》这本书是由.张玉玲,曹伟,周永利主编创作的,《牛羊传染病诊断技术》共有775章节
1
编委会
主 编:张玉玲 曹 伟 周永利 副主编:王晓亮 李知新 陈思思 赵 楠 李 莉 编 者:(排名不分先后) 艾 文 安鸿霏 白涛涛 邸 静 李靖宁 ...
2
前 言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畜牧业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前,各地畜牧业发展正在向规模化...
3
目录
编委会 前 言 第一篇 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一章 病原分离与鉴定技术 第一节 病毒分离与鉴定技术 一、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二、病毒鉴定技术 第二节 细菌分离与鉴定技...
4
第一篇 实验室诊断技术
...
5
第一章 病原分离与鉴定技术
...
6
第一节 病毒分离与鉴定技术
动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是检测和诊断动物病毒感染的最经典方法,为病毒感染提供最直接的病原学依据,也为病毒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因此对病毒病,尤其是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
7
一、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无核糖体等细胞器,因此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酶系统与细胞器才能生长和繁殖。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病毒分离培养一般需要接种实验动物、鸡胚...
8
二、病毒鉴定技术
通过鸡胚培养、组织培养、实验动物培养等病毒分离途径获取的病毒,可利用生物学及理化特性分析、免疫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毒进行鉴定。 (一)生物学特性 1.细胞...
9
第二节 细菌分离与鉴定技术
当前,细菌性动物疫病仍然是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尽早明确致病细菌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疫病的关键。因此细菌分离与鉴定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10
一、细菌分离培养技术
细菌分离培养是细菌学检验的重要环节,正确分离培养有助于快速得到可疑的致病菌,对动物疫病的诊断与防控非常重要。以下主要介绍培养基的分类及灭菌技术、细菌接种培养及细...
11
二、细菌鉴定技术
(一)生化鉴定 细菌鉴定中最重要的一种,主要是借助细菌对营养物质分解能力的不同及其代谢产物的差异对细菌进行鉴定,包括蛋白质分解产物试验、触酶试验、糖分解产物试验...
12
第三节 寄生虫分离与鉴定技术
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也需要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多种方法与技术进行综合诊断。...
13
一、病原诊断
根据动物寄生虫生活史的特点,从发病动物的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的某一发育虫期,这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广泛用于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但是...
14
二、免疫学诊断
目前,利用寄生虫或寄生虫的黏附蛋白、循环抗原等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学诊断技术进行寄生虫病的诊断已有诸多报道。 (一)乳胶凝集试验 将阴道毛滴虫的黏附蛋白制...
15
三、分子生物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PCR 基因扩增技术及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研究之中,如锥虫病、利什曼病、肺孢子虫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阿米...
16
第二章 分子诊断技术
分子诊断学是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动物疫病,为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分子诊断技术大致经历了3 个阶...
17
第一节 传统分子诊断技术
传统分子诊断技术在动物疫病的诊断和疫病监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在兽医实验室运用较为广泛的有核酸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限制性酶切技术等。...
18
一、核酸杂交技术
依据反应支持物可分为液相杂交技术和固相杂交技术。液相杂交技术主要指核酸探针与被检测的分子均在液相中发生的杂交反应。液相杂交方法简单、反应快速,增加了特异性和敏感...
19
二、聚合酶链反应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美国人Mullis 于1983年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发明聚合酶链反应,即...
20
三、核酸片段多态性分析
目前,应用于兽医实验室的多态性分析技术主要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21
第二节 新型分子诊断技术
近年来,分子检测技术逐步向自动化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如实时荧光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核酸恒温扩增技术等。与传统的分子诊断技术,...
22
一、实时荧光PCR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就是通过对PCR 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的实时检测实现对起始模板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引入了一种荧光化学物...
23
二、基因芯片技术
20 世纪80年代末,基因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它利用微电子、微机械、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新型材料、计算机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样品处...
24
第三章 血清学诊断技术
抗原与相应的抗体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这种反应既可以发生在体内,又可以发生在体外。在体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体外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主...
25
第一节 非标记免疫技术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国际贸易中的非标记免疫技术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变态反应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
26
一、凝聚性试验
根据参与反应的抗原性质不同,分为由颗粒性抗原参与的凝集试验和由可溶性抗原参与的沉淀试验2 大类。 (一)原理 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吸附在胶乳、离子交换树...
27
二、沉淀试验
(一)原理 1.液相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 2.琼脂扩散试验 该试验为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半...
28
三、有补体参与的试验
(一)原理 补体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体液因素,当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激活物被激活后,可表现为杀菌及溶菌,起到辅助和加强吞噬细胞和抗体等防御能力的作用。补体...
29
四、中和试验
(一)原理及分类 病毒或毒素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失去对易感动物的致病力,称之为中和试验。本试验主要用于一是从待检血清中检出抗体,或从病料中检出病毒,从而诊断病毒...
30
五、变态反应
(一)原理 变态反应是免疫系统对再次进行机体的抗原做出过于强烈或不适当反应而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反应。兽医实验室应用最多的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在此型反应中,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