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特征与培养特性

二、形态学特征与培养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牛分枝杆菌为较粗短、直或微弯曲的杆菌,单在、少数成丝,无芽孢,无鞭毛,无荚膜,大小为(0.3~0.6)μm×(1.0~4.0)μm。与一般革兰氏阳性菌不同,本菌细胞壁不仅有肽聚糖,而且有特殊的糖脂,含量超过菌体重量的10%,远远超过其他细菌类脂的含量。糖脂包括阿拉伯半乳糖复合物及分枝菌酸,由于糖脂的存在,致使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齐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呈红色,因其具有抗酸染色特性,故又称为抗酸性分枝杆菌。

(二)培养特性

牛分枝杆菌对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最适温度为37℃,低于30℃或高于42℃不生长,pH 以6.4~7.0 为宜。常用的培养基有罗杰二氏(Lowenstein-Jensen)固体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和孔雀绿)、改良罗杰二氏培养基、丙酮酸培养基和小川培养基。孔雀绿可抑制杂菌生长,便于分离和长期培养。蛋黄含脂质生长因子能刺激生长。牛分枝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量较高,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2~4 周才可见菌落生长。典型菌落为粗糙型,呈颗粒、结节或花菜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在液体培养基中,由于细菌含脂质量多,具疏水性,并有需氧要求,易形成有皱褶的菌膜浮于液面。有毒力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呈索状生长,无毒菌株则无此现象。

(三)生化特性

牛分枝杆菌不发酵糖类,也不能合成烟酸和还原硝酸盐。牛分枝杆菌酶试验为阳性,热触酶试验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