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行范围
近年来,我国炭疽流行呈稳中有升趋势,人炭疽传播来源均为感染发病的牲畜。1948年江西省临川县有2 500 耕牛死于炭疽;1949年山东省因炭疽死亡的牲畜达2 万余头;1950年安徽省太和县发生畜间炭疽,牛发病4 889头,死亡1 741 头,在这次流行中有3 180 人因感染炭疽死亡;1954年贵州省罗甸县羊群发生炭疽流行,1 100 只羊发病死亡;1956年河北省涿鹿县因挖泥积肥造成肺炭疽流行,46 人发病,死亡34 人。据《兽医公报》统计,2005—2012年,全国共发生动物炭疽疫情219 起,其中牛炭疽疫情135 起、羊炭疽疫情17 起、猪炭疽疫情14 起,年均疫情27 起。2002—2012年,人类感染炭疽病例4 907 例,死亡78 例,病死率1.59%。仅2011—2012年,吉林、内蒙古、新疆、辽宁、山东、江苏等地连续暴发14 起动物炭疽,多点同时暴发流行,并导致人感染发病。而山东、江苏地区在过去5年无炭疽疫情报道,疫情的暴发是通过未严格检测长途贩运疫区感染牛、羊所引发。由于家畜炭疽疫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置,加上监管措施不到位,导致感染动物随意流动,结果几乎都是发现人疑似炭疽病例后才追溯到动物炭疽。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现行的动物炭疽疫情监测技术体系仍不完善,所报告的动物炭疽病例数远远不能真实反映动物炭疽的流行情况。因此动物炭疽的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如不加强监测与防控,会造成更多新的疫源地,加重疫病的流行。
我国是一个养殖大国,很多地区的牛、羊养殖还是以放养为主,而在北方牧区和南方丘陵地区均有炭疽自然疫源地,使畜间动物炭疽病难以消灭。2007—2017年,全国共报告动物炭疽疫情253 起,高发季节是6—10月,疫情占全年的65%,以牛、羊疫情为主。累计患病动物2 080 头,病死动物1 453 头(只),病死率达69.9%,另外扑杀同群动物1 810 头(只),患病、死亡动物以黄牛和奶牛等大家畜为主,给农业和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021年1—8月,全国畜间炭疽疫情数是2020年同期的2.8 倍,6 个报告疫情的省份均为老疫区,疫情数量较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略有升高。近年来,畜间炭疽疫情主要流行特点一是以小范围、点状、分散流行为主,感染地区仍以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为主;二是疫情多发生在6—9月,雨水多、洪水泛滥、吸血昆虫多的季节;三是曾发生疫情的地区,清除炭疽芽孢不彻底,存在复发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