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血液
3.1.1 采血部位
大的哺乳动物可选用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也可采胫外静脉和乳房静脉血。毛皮动物少量采血可穿刺耳尖或耳壳外侧静脉,多量采血可在颈静脉采集,也可用尖刀划破趾垫0.5 cm 深或剪断尾尖部采血。啮齿类动物可从尾尖采血,也可由眼窝内的血管丛采血;兔可从耳背静脉、颈静脉或心脏采血。禽类通常选择翅静脉采血,也可通过心脏采血。
3.1.2 采血方法
对动物采血部位的皮肤先剃毛(拔毛),75%的酒精消毒,待干燥后采血,采血可用针管、针头、真空管或用三棱针穿刺,将血液滴到开口的试管内。禽类等的少量血清样品的采集,可用塑料管采集。用针头刺破消毒过的翅静脉,将血液滴到直径为3~4 mm 的塑料管内,将一端封口。
3.1.3 采血种类
3.1.3.1 全血样品
进行血液学分析,细菌、病毒或原虫培养,通常用全血样品,样品中加抗凝剂。抗凝剂可用0.1%肝素、阿氏液(见附录A.1)(阿氏液为红细胞保存液,使用时,以1 份血液加2 份阿氏液)或枸橼酸钠(3.8%~4%的枸橼酸钠0.1 mL,可抗1 mL 血液)。采血时应直接将血液滴入抗凝剂中,并立即轻轻连续摇动,充分混合。也可将血液放入装有玻璃珠的灭菌瓶内,震荡脱纤维蛋白。
3.1.3.2 血清样品
进行血清学试验通常用血清样品。用作血清样品的血液中不加抗凝剂,血液在室温下静置2~4 h(防止暴晒),待血液凝固,有血清析出时,用无菌剥离针剥离血凝块,然后置4℃冰箱过夜,待大部分血清析出后取出血清,必要时经低速离心分离出血清。在不影响检验要求原则下可因需要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做病毒中和试验的血清避免使用化学防腐剂(如硼酸、硫柳汞等)。若需长时间保存,则将血清置-20℃以下保存,但要尽量防止或减少反复冻融。样品容器上贴详细标签。
3.1.3.3 血浆的采集
采血试管内先加上抗凝剂(每10 mL 血加柠檬酸钠0.04~0.05 g),血液采完后,将试管颠倒几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然后静止,待细胞下沉后,上层即为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