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诊断
(一)病原分离鉴定
传染性羊胸膜肺炎病原的分离鉴定是检测该病最为可靠的检测试验。传染性羊胸膜肺炎病原分离鉴定工作由于受支原体生长速度慢、培养困难等诸多因素限制,成功分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直到2007年才成功分离到一株Mccp。山羊支原体肺炎亚种对营养要求严格,常用的培养基有山羊肉肝培养基、改良Hayflick’s 培养基、Thiaucourt 氏培养基、改良Thiaucourt 氏培养基等。接种后放于5%二氧化碳、37℃条件下培养。将渗出液、病变组织或胸水、培养物等制成抹片,经吉姆萨染色、镜检,若发现淡紫色、细小的短丝状,可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用培养物做生化试验,如葡萄糖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分解、菌膜菌斑形成、氯化四唑还原、磷酸酶活性、血清消化试验及洋地皂苷敏感性试验等。我国标准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检测方法》(NY/T1468-2007)。
(二)分子诊断技术
目前对传染性羊胸膜肺炎的诊断,除了一些常规鉴别方法外,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CAP21 探针技术、PCR-REA 技术、序列缺失鉴别技术等。
1.PCR-REA 技术
16SrRNA 序列在丝状支原体簇中有2 个阅读框架,被称为rmA 和rmB。多数支原体的这2 个框架是相同的,但是在Mccp 中存在一种多态性,使得rmA 和rmB 不同,这一差异被用来检测Mccp。Mccp 标准株F38 与Mcc、Mmc、Mmmlc 、MmmSC 之间存在4 处共5 个碱基的差异,其中位于该片段51 第127 位的碱基,F38 的rmB 是T,而其他丝状支原体簇的rmB 都为C。Mccp rmB 的这一变异恰好使位于此处的PstI 酶切位点失效。因此用PstI 酶对PCR 产物进行酶切,Mccp 的代表生物型F38 株3 个条带大小分别为548 bp、420 bp 和128 bp。而PG1 和Y-goat 株则分别为420 bp 和128 bp 2个条带。
2.CAP21 探针技术
探针CAP-21 中5’端高变区大小约为670 bp 的片段,位于丝状支原体簇的RpsL 和RDsG 基因之内。对该部分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可与其他支原体进行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