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一、临床症状

(一)狷羚属疱疹病毒I 型的临床症状

狷羚是狷羚属疱疹病毒I 型引起牛恶性卡他热的主要传染源,其感染呈隐性经过。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黄牛、水牛和奶牛易感,多发生于2~5岁的牛,老龄牛和1 岁以下的牛发病少。病牛不会通过接触传染给健康牛,主要通过狷羚和吸血昆虫传播。

(二)绵羊疱疹病毒2 型的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的绵羊和山羊是绵羊疱疹病毒2 型引起牛恶性卡他热的主要传染源。病牛与健康牛之间不会通过接触而传染,主要通过绵羊经呼吸道传播。最急性型病初病牛体温升高,稽留不退,肌肉震颤、寒战,精神萎靡,被毛松乱,眼结膜潮红,病程短至1~3 d。鼻腔干热,食欲和反刍减少,饮欲增加,泌乳停止,呼吸、心跳加快,严重病牛可导致死亡。头眼型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发炎,畏光流泪,后角膜混浊,眼球萎缩、溃疡及失明。鼻腔、喉头、气管、支气管及颌窦卡他性及伪膜性炎症,呼吸困难,炎症可蔓延到鼻窦、颌窦、角窦,角根发热,严重者两角脱落。鼻镜及鼻黏膜先充血,后坏死、糜烂、结痂。口腔黏膜潮红、肿胀,出现灰白色丘疹或糜烂,病死率高。消化道型除与头眼型相似外,有明显的腹泻、恶臭味。皮肤型在颈、肩胛、背、乳房、阴囊等处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结痂后脱落,有时形成脓肿。温和型表现为暂时发热,口鼻黏膜轻微损害,通常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