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学诊断

一、病原学诊断

(一)病毒分离鉴定

牛瘟病毒能在原代和继代犊牛肾细胞、绒猴类淋巴母细胞B95a 以及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等继代细胞上增殖和产生细胞病变(CPE),而兔化和山羊化牛瘟毒株往往不产生细胞病变。形成细胞病变的速度因毒株和细胞株的不同而不同,原代细胞12 d,Vero 细胞1 周,B95a 2~4 d。特征细胞病变主要是形成轮廓清楚的多核细胞(合胞体)或星状细胞,出现胞质和核内包涵体。样品处理后接种于易感细胞,待细胞出现80%~90%病变时收获。然后通过捕获ELISA、RT-PCR、中和试验或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免疫荧光等方法进行鉴定,必要时可进行F 基因测序。

(二)检测牛瘟抗原

采用牛或兔的牛瘟高免血清做抗体,或者针对病毒蛋白的单抗,可建立多种抗原检测技术,其中包括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免疫捕获ELISA试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GID)是将可溶性牛瘟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被检抗原是病牛或新鲜尸体组织碎块或淋巴结的浓缩抽提物。此方法能在田间条件下诊断该病。但本方法敏感性低,不能检测出微量抗原,不能在疫病早期作出诊断。免疫捕获ELISA 试验可鉴别诊断牛瘟与小反刍兽疫,用抗牛瘟和小反刍兽疫两种病毒N 蛋白的单抗作为捕获抗体,捕获被检抗原,可实现牛瘟和小反刍兽疫的鉴别诊断。直接荧光抗体试验是用牛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黄牛制备牛抗牛瘟高免血清,并提取抗牛瘟IgG,荧光素标记后作为牛抗牛瘟荧光抗体。淋巴结、肝、肾组织样品制备涂片或冷冻切片,制成染色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三)分子诊断技术

牛瘟(RPV)的F 基因高度保守,且与其他属内病毒不同。针对该基因保守区进行特异性引物设计,从动物的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细胞中提取RNA进行检测。此方法耗时短、敏感性高,获得的病毒基因扩增片段可以做进一步的基因序列分析、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等工作